賈 方
(文山學院 藝術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有一位新的中學美術老師,她發現在學校教美術課程和在少年宮帶學生畫畫,有著很不同的要求,美術課程的教育也要分類型嗎?需要在不同的場所區別對待嗎?答案是肯定的,美術教育也屬于教育的一個方面,我國的教育類型按教育的場所劃分,可分為學校美術教育和社會美術教育以及家庭美術教育等。既然有類型的劃分,那么對教學的要求自然是有差別的。
從美術教育內涵的角度劃分美術教育的類型,可分為專業美術教育和普通美術教育。首先我們要明確,普通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美術素質,而不像專業美術教育那樣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的。因此普通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是多樣的,美術課程的學習內容一般都可以分為三大類:美術創作、美術批評、美術歷史。在這里大家一定多少都有一些疑惑吧,那在將來的教學工作中是不是這些內容都必須會教呢?答案是肯定的。這本中學七年級上冊的美術課本是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翻開目錄這個學期的美術課程分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欣賞、美術與環境、設計與生活、紅色記憶、傳統的魅力、主題策劃、欣賞這八章內容。也就是說在這一個學期的課程里美術教學的內容包括美術、設計和設計理論,而且還包含了一些人文知識內容,這都是我們將來需要進行準備和教學的。
今天的內容講到這里,有些同學已經躍躍欲試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了,他拿了剛才的這本七年級上冊的教材,走進教室,希望開始展示自己的美術功底,通過一些方法開始將自己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交給同學們了。可是他發現,這些孩子們還那么小,沒有掌握太多表現的技法,深奧的理論會使他們昏昏欲睡,太簡單的示范又讓他們感到無趣。到底怎么才能上好一節美術課呢?這就是美術學科教學論要教給大家的。美術課程的內容不能隨意堆砌和安排,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才能實現良好的課程目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三個概念:美術教育、美術教學論和美術課程論。其中美術教育學囊括了美術教學論和美術課程論。而課程論曾經是教學論的核心問題,后來單獨成為課程論。課程論與教學論的區別就在于:教學論聚焦教學內容,討論“教什么”的問題;課程論是構建“學什么”的內容。課程的內涵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綜合及其進程與安排,同時也包括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一般以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來體現。美術教學論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的主要研究重點是美術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課程、教學資源與技術這四個要素及其彼此之間的關系。我們看到咱們的教學論課本的目錄,從章節名稱可以看書,本學期的課程就是圍繞教材、學生、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資源這些方面開展的。
我國的普通美術教育是不斷完善和變革的,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程標準是2011年國家教育部通過實驗和修訂完善的。普通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標準是2017年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這些完善和變革基本上基于兩種理論:工具論和本質論。
工具論的基礎是杜威的教育理論,杜威思想的核心是“經驗”,認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應圍繞學生而組織起來,教師的職責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工具論還認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兒童的自然發展,美術教學應根據兒童的興趣和本性,而不應有過多的參與或指導,并且在美術課堂上,美術可以與別的科目相結合。美術教育工具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的藝術教育家里德和美國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
本質論的基礎是布魯納的教育思想,布魯納強調知識領域是獨立存在并可以認識的,他認為在教學中能力和智力的發展應是教育的目的,教學中應以教育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教學程序作為教學的四大原則,教學中應以發現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本質論還認為,美術教育應從單純的重視“自我表現”和“創造性”中走出來,應以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教育作為美術教育的基礎,以學科的標準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雖然工具論和本質論在理論基礎上有很大的差別,但這兩種理論在今天的美術教學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啟發引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拓展思維,舉一反三。在教學環節的設置和教學評價中,認為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活動的中的示范、講授、活動、實踐、輔導這些環節都在尋找更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以達到學生內化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