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啟生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及社會對學生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社會背景下的就業需求為大體導向,不僅在每一個家庭、學生身上,在學校當中更是要迎合社會分工,需求作出改革,因此,一體化的教學必不可少。本文對傳感器課程現狀進行了分析,在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有效提升一體化教學在傳感器課程中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傳感器課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12(a)-0223-02
1? 傳感器課程介紹
作為相關科目類學生對這門專業基礎課可是非常熟悉,這樣一門課程是電子信息類學生的敲門磚,也是自動控制類專業學生的重點課程,一項非常重要的專業類課。傳感器課程實際上教學內容主要是傳感器技術,信息技術這樣一門大類學科,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傳感器技術,還有當下熱門學科計算機技術、與智能相關的自動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這項課程大多都為工科類,首先學生會先了解傳感器的使用原理和這項技術的特性,新生剛剛接觸時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容易加大學生壓力,課堂氛圍比較不好,學生學習研究的積極性較低。一體化教學在傳感器課程中的應用是我們的一個新思路,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一體化“理實結合”教學模式
2.1 一體化的教學
理論模式就是將學術理論與案子實例結合到一起,合而為一,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全面的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讓技術在學生腦海中具象化。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改善了原有課程先禮后兵的缺點,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到一起改善脫節的知識體系。在實驗中,教師的講解引導也尤為重要,要明確課程中的任務與目的,讓任課老師跟著新生一起重新體驗科學的魅力,通過實踐了解理論,學習理論熟悉實踐。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素質,學識積極性都會有著極大地提升,整堂課程的流程走下來,也很少出現冷場,教學的環節也變的豐富多樣起來,讓學生學懂并保持學習課程內容的興趣。課程從頭至尾進行下來,讓學生們有著更感性的認識,不斷沖擊著自己所想象的印象,把想象與實際結合到一起,實現把理論融于實踐,讓實踐貼合理論。讓學生認識到是同樣的技術,同樣的學科,是同一門課程,知行合一,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模式作為課堂核心,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2.2 理實結合的特點
(1)可以結合現實中常見的實例,把周圍發生的現象,或者社會新聞等相結合,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傳感器的功能和應用。
(2)把理論與實踐結合,把斷節的教學模式進行升級,動手的專注性是遠遠大于坐著聽講的,傳感器課程是工科課程,沒有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聽起來太過枯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鍛煉學生的感知力,讓學生自己對學科產生興趣,在實踐中總結理論,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在實踐動手中鍛煉自己。
(3)把一體化教學與生產的實際例子相結合,在有了大概理論框架后可以慢慢貼近完整的生產過程,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就業、社會這個大的環節可以一點一點通過課堂透漏給學生,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就業導向,學會日后道路的必備技術。
3?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3.1 應用背景
我院2018級工業機器人方向專業的學生作為我們傳感器課程的試點,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促進師生交流、改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減少學生壓力,改革教學模式,給教師也有一個更輕松,寬松的教學環境,提供給學生的不再是刻板的聽課和死記硬背,而是加強互動,以學生的認知為主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意記錄,并在課堂上及時調整方案的缺陷與不足。
3.2 研究目的
在試點課程應用方案的過程中,要記錄并分析在試點課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對于課堂上不清晰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進一步的優化所制定好的方案,以保證教導學生的知識是適應科技發展,社會需求的,也要保證教學模式在校內是可實行的,當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使學生個人受益最大化。
3.3 課程特點
一體化教學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能傳遞知識,同時也要強調就業所需的技能和操作。而作為我們方案的試點課程,傳感器課程在生產生活中應用范圍也很廣。改善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可謂是收獲很大,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就是要注重實例的趣味性、聯系性,找準實例對課程的幫助可謂是事半功倍。把時間與理論相結合,服務學生,改善對知識的理解則是我們的教學舉措。
一體化教學在傳感器課程教學中的關鍵一步就是實驗教學,動手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理解,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基本動手操作能力,更能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對于專業知識的問題迎刃而解,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現象進一步探究。原先的實驗教學大多都是驗證性質的試驗,在學生明確自己的實驗目標、實驗方式、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后進行驗證是否真實,但是在明確了實驗結果的前提下,對于問題的探究往往不會那么積極,很大程度的減少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不利于學校中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另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傳感器設備廠商將學生實驗進行了簡單化,學生面對這機械化系統化的操作流程,只需要進行簡單連線和調節就能得到精確的結果,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探究興趣不高,實驗教學效果不理想。
3.4 教學方案實施
傳感器主要是應用在檢測系統之中,對非電量的詳細測量是它的主要作用,能夠把各種各樣的非電量轉化為我們所能看清看懂的電量。所以傳感器課程可以根據課程不同的教學目的來確定所應計劃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中應該是采用首先由學生自由選擇想要測量的對象,憑借自己的初步理解對目標物進行初步測量方案的計劃,在了解了學生所選定的目標物后,老師導入應用理論的教學,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然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憑著自己的興趣引導如何操作傳感器設備,以理實結合為教學的主要模式,讓學生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應該學會什么、學會的知識對自己有什么幫助,在這樣的教學學習過程中,憑自己喜好一點一點掌握對應的就業專業技能和感興趣的專業知識,同時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體化教學方案中教師的專業水平同樣重要,教學老師不僅僅要重視基礎知識,還應拓寬學生對傳感器的認識,在傳感器課堂中把工、農、國防都融合進來,對每一個小知識點都加以實例擴充,做到讓學生感受到真實性。與此同時,傳感器技術在不斷更新變化,老師應該跟上技術更新的步伐,學習了解最前端的相關知識,及時加以總結編入教課內容當中去,也可以結合當下時事新聞和熱門話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像現有一些運動手環可以檢測心率運動情況;某些店鋪的機器人可以實現視覺傳感器和聽覺傳感器相結合;某些虛擬VR體驗就是使用傳感器技術在頭戴顯示器中加入紅外線感應系統,檢測人體眼球的移動幅度,能夠實現通過追蹤眼球控制虛擬人物的行走運作。
4? 結語
一體化教學在傳感器課程中的應用,與現在高校的培養目標需求是相貼合的,不僅僅讓學生體會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加深對傳感器理論知識的認識,更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在實踐中讓學生領會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再是紙上談兵,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遇到問題時,可以自己總結經驗,找到方法,不懼怕困難。
參考文獻
[1] 張立新.應用型本科院校《傳感器》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3-17.
[2] 張曉宇.傳感器原理課程“理實結合”教學案例探索[J].科技視界,2019(21):21.
[3] 陳珊.探討“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的能力要求[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