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田納西州羅茲學院國際關系學教授 約翰·F·庫珀
新加坡《海峽時報》4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最有條件為全球減貧做貢獻,西方卻并不滿意 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北京也具備幫助全球實現減貧目標的最佳條件。但是西方媒體似乎樂于回避這一事實。一些西方媒體熱衷炒作中國援助對相關國家構成生存威脅。但中國經濟奇跡般的增長,尤其是中國在減貧方面的作為,西方媒體并沒有太多報道。
西方媒體并沒有意識到,中國通過為民營經濟注入活力和促進競爭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中國還將這些原則運用于對外援助,并收到良好效果。
實際上,中國不僅消除國內貧困。2000年啟動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中國慷慨、務實和面向市場的對外援助與投資的幫助下得以實現?,F在,中國已經做出再次行動的堅定承諾,并制定了計劃。在中國,仍然有4000多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將農村脫貧列為中國共產黨到2021年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世界還有7.83億貧困人口,大多數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中國在解決這個問題上的幫助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北京卻陷入了與美國的貿易戰,并受到“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無理指責。此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時常受到西方媒體非議。如今,西方國家在消除全球貧困的行動中力不從心,當中國通過發展項目積極參與全球減貧并做出巨大貢獻時,西方媒體卻感到不快。
我認為,西方學者和媒體沒有必要妖魔化中國。首先,貿易問題可能很快就會得到解決——貿易爭端正在損害美國、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其次,中國在專利申請方面領先美國,而且在眾多高科技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歐洲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那么多國家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多數人對此贊不絕口。“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有好處。
歐洲正飽受經濟增長乏力之苦,并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未來。效仿中國做法或者至少與中國合作將是一種比抱怨更好的做法。全球農村貧困問題很可能將成為越來越多的新聞頭條。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如果沒有中國在脫貧攻堅中的付出,全球減貧的努力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胡建坤譯)
環球時報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