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姍姍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國社會先進理念和先進文化的綜合體現(xiàn),已經(jīng)逐漸成為國家、社會、個人的處事準則和標準。對于初中生來說,正是學生邏輯思維、行為習慣以及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其價值觀的正確樹立也是尤為重要的。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入境才能生情;培養(yǎng)辯證思維——深入不忘淺出以及開展社會實踐——心動更要行動這三個層面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價值觀體現(xiàn)策略,希望為全面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價值觀;處事準則;辯證思維;社會實踐;教學情境
初中階段是學生教育生涯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們褪去小學時代幼稚和無知,走向熱血、成熟青春期的過渡階段,因此老師在進行《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時,也要不斷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從而在不斷的理論熏陶中,給學生指明正確、積極的前進方向,提升學生價值觀念的完整度和先進性,最終發(fā)展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入境才能生情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只有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fā)揮其高效性。而要想在《道德與法制》學科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其價值觀,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是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最效策略。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教材知識具體化、實質化,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可以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延伸和深化知識內(nèi)容,進而將價值觀植入學生內(nèi)心,成為思想、行為準則。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積極奉獻社會》這個單元的學習時,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崗位工作”的教學情境。首先老師為學生播放一段社會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人們辛勤工作、愛崗敬業(yè)的音視頻課件,將“奉獻”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接著老師邀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扮演交警指揮交通、扮演醫(yī)生治病救人、扮演老師教書育人等等,并在角色扮演中加入學生自己的感想和語言;然后再讓其他學生為該角色制造一些“困境”,如扮成殘疾病患,讓扮演醫(yī)生的學生背著殘疾病患進行搶救等,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角色特點和崗位職責;最后以小組形式對情境表演進行討論,老師做出最后的評價和分析教育。
這樣,通過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一方面學生對于課本知識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切體會到不同崗位職責所肩負的重任,以及在社會服務中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培養(yǎng)辯證思維——深入不忘淺出
學生只有擁有了清晰的理性思維、嚴謹?shù)那笾獞B(tài)度,才能具備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中價值觀的體現(xiàn)也不僅僅是為了讓價值情感浮于表面,而是通過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山重水復的“困境”中去升華靈魂,并在自我心靈對話中去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行為,進而將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
例如通過《積極奉獻社會》這個單元的學習,有的同學就提出了當前社會上較為熱點的“扶不扶”問題,這個問題屬于一個規(guī)避兩難的問題,一旦對學生引導不恰當,極有可能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首先作為老師來說,面對此類問題不能回避,而是要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引導學生,告知學生“扶”是必須的,“扶”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扶”也是有策略的,如可以請周圍的行人一起“幫扶”,并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救治和妥善安置等。然后,再針對這種社會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探討和分析、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最會由老師進行最終點評。進而讓學生通過這些焦點問題、兩難問題,在置辯與情感碰撞中提升其辯證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提高了,再“深入”的問題也可以在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下,得以有效解決,并使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生的行為準則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三、開展社會實踐——心動更要行動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學以致用,作為初中《道德與法制》亦是如此。因此,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讓價值觀不僅體現(xiàn)在學科教育中,還落實到學生行為和思想上,進而起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到社區(qū)和公共場所“獻愛心”或者進行“公益宣傳”等,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個人價值,建立起社會責任感;再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囊恍┟麆俟袍E,搜集一些當?shù)孛耖g藝術品等,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比如拜訪當?shù)氐囊恍﹦钪尽?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價值觀在學科學習中得以貫徹和落實。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體現(xiàn)價值觀不是簡單的將課本理論知識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傳授,而是應該在理論知識與學生之間、與價值觀之間構建一座橋梁,從而讓學生沿著“問題—知識—真理”的途徑,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王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教育現(xiàn)狀和對策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2]程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思想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