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瑜
由吉爾莫·德爾·托羅導演的電影《水形物語》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該片講述了美蘇冷戰期間,在美國政府實驗室負責清潔的啞女艾麗莎與一只半人半魚怪物相識相愛,歷經波折,最后一起重歸海洋的暗黑童話故事。《水形物語》采用“魚人戀”傳統主題,反映出對愛情追求、政治批判和人性溫暖的豐富的內涵。
一、愛情:跨越物種,摯愛純粹
不同生物之間的愛戀在現實社會中不為道德倫理所接受,被普遍認為是畸形的愛情。然而,在藝術作品中,跨越物種的愛情故事總是被樂此不疲地創作。究其原因,這源于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純潔而偉大的愛情可以超越世間一切規則的束縛。魚人相戀,跨越物種的差別,與沖破階級、仇恨、財富、生死的世俗界限一樣,從本質上看都是為最純粹的愛情而斗爭。
影片中,艾麗莎救出魚人后,將其藏在家中,和他一起吃飯、聽音樂、跳舞,為魚人皮膚上流動的藍光而欣喜。在艾麗莎破舊的浴室里,水充滿了有限的空間,啞女與魚人緊緊貼近,交換彼此的靈魂。
艾麗莎與魚人,他們除了彼此一無所有。在此之前,甚至連生活于他們而言都是痛苦的煎熬,但他們在彼此的眼里認識了內心,在相擁時抱緊了幸福。在這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影片的最后,原本中槍身亡的艾麗莎在水中睜開了雙眼,脖子上的三道傷痕化作魚鰓。她在一個世界死去,又在另一個世界重生。這是對愛情的神圣的謳歌,可以打破死生的束縛、物種的限制,可以戰勝世間的困厄。
二、政治:美蘇冷戰,社會批判
雖然《水形物語》是一部奇幻電影作品,但導演卻有意將故事框架架構于19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的歷史背景中。美國政府將在亞馬遜區域發現的兩棲人形生物送入實驗室,研究能夠制造生物武器的材料,以滿足美國強權主義和霸權政治的需要,揭露了美國構建單極世界的野心。
影片中的霍夫斯泰特博士,是蘇聯安插在美軍實驗室中的間諜。在博士的身上,表現出同情魚人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沖突,死亡為他的無解提供了一個借口。而與博士表現出來的正義相對的,是美國政府實驗室負責人斯特里克蘭的自私與殘暴。他為了獲得更高的名利而不擇手段、漠視生命。他對將軍的逢迎追捧,對艾麗莎等下屬的侮辱和鄙夷,對魚人的瘋狂虐待,象征著強權與殘暴的統治,象征著冷戰高壓的社會環境對弱小者和良善者的壓抑和禁錮,為艾麗莎和魚人最終在沉默中選擇反抗提供了必然。
電影塑造的社會邊緣人的形象,更具有現實價值和政治批判意義。啞女艾麗莎是善與美的化身,她的美好隱藏在殘缺之下。人性本善,而現實卻唯權力為尊,艾麗莎堅守內心的溫暖,在窘迫的生活保持從容和自信,敢愛敢恨。
黑人澤爾達是艾麗莎的朋友,是“有色”種族的代表。澤爾達幫助艾麗莎實施援救計劃,卻在斯特里克蘭的威脅下無奈選擇妥協,體現了小人物盡管心存正義卻依然無法與權力對抗。
艾麗莎的鄰居吉爾斯是一個同性戀畫家。不同于生理上的殘疾,他在心理上不為世人認可。影片前半段里的吉爾斯竭力想要保持生活的平靜,帶有小人物式的茍且和幻想。但生活依然殘忍,忍受不能帶來絲毫改變。最后,吉爾斯決定幫助艾麗莎救出魚人。他的覺醒和反抗象征著社會中邊緣人物對自身價值的肯定與重視,對社會不公的質疑,對強權的奮力斗爭。
三、人性:超越孤獨,生命關懷
很多人評價《水形物語》是一部暗黑童話故事,不僅因為電影用傳統人魚題材描述現實的殘忍,更因為其直指人性,叩問人們的內心。
藝術作品有一個永恒的話題——孤獨。影片中,艾麗莎是一個啞女,沉默將她的內心與世界隔絕,她不能表達自己,世界也不能走進她的精神殿堂。是的,艾麗莎會手語,但這只是她用于交流的工具;艾麗莎的身邊也有朋友,但實際上她的朋友與她一樣孤獨。
孤獨無法融化孤獨,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在一起并不意味著熱鬧,只有一顆心貼近另一顆心時才有溫度。
因此,魚人與艾麗莎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孤獨的象征。前者源于物種的限制,他因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孤獨;后者身處大千世界,縱然身邊熱鬧蜂擁,卻沒有人真正理解她、熱愛她。艾麗莎的孤獨比魚人更深遠。
整部電影沒有采用任何華麗的布景,全片的色彩基調只有兩種,一為鮮紅,一為暗綠。“暗綠”代表壓抑和孤獨。影片中,小的方面,如糖果、餡餅、發帶、清潔女工的工作服,是綠色的;大的方面,如斯特里克蘭的跑車、房屋的裝潢、出現的水域,也是綠色的。這是艾麗莎,也是很多人的生活的色彩——單調、重復、枯燥。而“鮮紅”是熱烈明亮的生命的色彩,代表著活力與美好。艾麗莎與魚人相愛后,用紅色的發夾裝扮自己,換上紅色的衣服,在影片的結尾處,她穿著一雙紅色的高跟鞋,與魚人在水中相擁。
色彩的前后轉變,是人物情感的改變,也是命運的改變。艾麗莎不再是被綠色包圍的孤獨者,而是一個愛人并被人愛著的全新個體。
超越孤獨,是人性美好的追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獨感,《水形物語》中的艾麗莎從孤獨走向生命的溫柔,源于她內心始終保持的美與善,源于對生活的尊重和對命運的斗爭。
四、結語
影片《水形物語》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同的觀眾能從中看見不同的世界。艾麗莎與魚人的相愛,譜寫了一曲超越種族的純潔的愛情戀歌;童話的筆觸,描述著現實的殘忍和社會的冷酷,表達出對強權的批判以及對邊緣人的同情與關注;感受孤獨,傾聽內心的聲音,追求精神的寧靜。
束縛與愛、現實與童話、孤獨與美好,共同構建了影片中的世界。水無形而心有狀;物不語而情自明。
參考文獻
[1]馮敬雨.《水形物語》——成人世界的暗黑童話[J].戲劇之家,2018(15):114.
[2]胡波.影片《水形物語》的多重內涵與隱喻色彩[J].電影評價,2018(06):22-24.
[3]周冬梅.電影《水形物語》人物形象解讀[J].電影文學,2018(10):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