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梅林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學院,廣東茂名 525000)
青年教師是高等學校(高校)教學和科研的生力軍,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希望[1]。目前,各個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趨勢,體現各個高校對青年人才引進工作的重視[2]。
青年教師在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學校非常重要的任務,決定著學校未來發展水平和層次[4-5]。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為己任的工科院校,是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高校。理工科相關專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學校的未來,且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為了提高學生相關的科學素養、體現“因油而生、為油奉獻”的辦學理念,以及隨著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完成碩士點申報工作的要求,學校每年都會引進一定數量的理工科博士來提高相關學院的師資力量及完善教師梯隊,提高學校整體科研水平。然而,青年教師在培養過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此,本文根據我校辦學特點和發展目標,著重分析了我校理工類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利于我校青年教師科研發展的兩點建議。
理工類青年教師的引進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教師團隊的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在教學工作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學校開展的“本科教學觀摩競賽”和“漁欲杯”青年教師講臺基本功大賽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完全能夠勝任相關專業的本科教學任務。然而,在科研方面,近年來引進的青年教師仍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遠沒達到學校引進人才的目的。主要體現在,近年來青年教師發表的科研論文以中文核心及以下為主,文章檔次明顯偏低,應用性不強,且論文數量較少,遠不符合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標準。此外,在科研項目的申報上更顯得微不足道,絕大部分青年教師只主持過學校的人才引進項目,明顯低于學院乃至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期望值,這是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也是每位年青年教師面臨和亟需解決的問題。青年教師科研狀態的停滯對學校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的規劃以及碩士點的申報工作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是青年教師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經過對青年教師科研現狀分析,目前主要問題如下:
教學活動是每個教師都必須參與的工作,然而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青年教師在進入高校工作后,立即進入教學活動中,且承擔的教學任務較重,占具了一部分科研時間。
有大部分青年教師在讀博士期間動力十足,在進入工作狀態后,以前的干勁逐漸消失,沒有目標,缺失人生的方向感,幾乎完全處在享受生活,休息狀態,沒有讀博士時的勁頭。
鑒于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層次,大部分青年教師工作后,只呆在學校里面,完全處于封閉狀態,對科研動態幾乎一無所知,沒有走出去(參加學術會議),和請進來(邀請相關專家做報告)。
理工類青年教師在完成相應科研工作過程中均需要相應的實驗室,而目前學校校區較小,科研場地不足,促使青年教師無用武之地。
正常情況下,年輕博士經過科研一線的鍛煉后,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已經具備了比較扎實的研究基礎。在獨立工作后,科研方面應該進行的更順利,科研成果應該更多才對,但是實際情況是無論在科研論文的發表方面還是基金項目的申報方面,絕大部分青年教師均體現不出任何突出之處。經過調研和深入思考后發現,上述4種問題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創新研究體制及團隊建設。
按照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方案,新進青年教師需要加入到相應的學科團隊中從事科研工作。從表面上看給年輕博士提供了創新研究平臺,實際上卻分散了青年教師之間合作的可能性,限制了自由發展空間;且年輕博士與學科團隊之間學術方向的交叉重合度較低,學術思想交流不到位,降低了年輕博士的積極性,只能進一步走向平庸[6-7]。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急需對青年教師的創新研究體制進行完善,組建完全適合青年教師發展的研究團隊。
在學校目前狀況下,針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者給出兩點建議:
根據青年教師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由青年教師自主組建科研團隊,且學校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和科研場地。實現由青年教師做主,定期進行學術思想的交流,學術困境溝通,相互扶持、激勵和共同發展的創新研究機制,有助于青年教師在學術上、基金項目的申報上共同發展。
在青年教師科研團隊組建后,根據團隊規模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例如,每位青年教師每年需要發表一定數量的高水平科研論文,以及完成相應的科研項目申報等。并根據考核完成情況進行獎勵,增加相應的激勵機制[8-9]。
在青年教師團隊組建和考核過程中有望解決上述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理工類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對學校整體科研實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同時,提高其相應的教學水平,有望在未來幾年培養出學校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從而有利于學校更高層次的發展,以及碩士點的申報和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將有助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