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山東省濰坊學院)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近幾年,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就業崗位相應減少,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畢業即失業的學生日益增多,靈活就業的學生日益增多,短時間跳槽的學生日益增多。新的就業形勢對高校職業指導隊伍提出新的要求,職業指導人員必須不斷學習、研究新的社會形勢和就業政策,學習運用各種測評工具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要針對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服務,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等,通過職業指導人員專業化的指導,大學生可以提前規劃職業生涯,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提高就業技能,縮短職業適應的時間,從而提高高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教育部規定“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要保證不低于1︰500”,據統計,2015年,全國各類高校負責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專職人員與畢業生的比例在1︰1500以上,2015年達到1︰2000以上。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建立了就業指導機構,并且78.7%的高校由學校黨委副書記或者副校長負責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專職工作人員數量少,一般有2~4個人員,他們承擔著較多的日常事務,主要精力集中在畢業生學籍整理、畢業生信息采集、職業指導課程編排、就業信息發布、招聘會組織等工作,職業指導咨詢、心理咨詢等個性化服務很少開展。有的工作人員不具備職業指導人員的資質,無法從事專業化的職業指導。兼職職業指導人員由輔導員、班主任組成,他們身兼數職,既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承擔大量黨團建設、評優評獎、學習考勤等日常事務性工作,在職業指導方面投入精力不夠。他們一方面缺乏相關專業背景和職業指導實踐經驗,導致職業指導或者咨詢工作專業性不強。另一方面,筆者通過調查13所高校375名就業指導人員,發現多數從業者沒有職業指導的資格證書,如表1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技能證書獲得情況統計表。

美國國家勞工局1997年就制定了《職業能力聲明》,對職業咨詢人員的能力和資格做出規定,提出要成為一名職業咨詢師,至少要具備以下方面的基本能力,即職業發展理論、個人和團隊咨詢技藝、個人和團隊的分析能力、在信息和咨詢方面具有項目管理和運作、咨詢與會診能力、咨詢人群多樣化的分析能力、道德與法律方面的知識、調查和研究評估技術。
目前,高校職業指導隊伍的學歷層次以大學和研究生為主,專業背景多樣,以非專業背景的職業指導人員為主,人員組成以專職為輔,兼職為主。通過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更需要在求職與升學技巧培訓、個人職業興趣與能力測定、就業與升學信息與政策指導、組織招聘會、職業心理輔導等方面提供幫助。而職業指導人員在語言表達能力、職業信息采集與處理、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能力、咨詢技藝、評估技術掌握等方面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由于目前職業指導人員在職稱評定上還沒有明顯的優勢,在工作量的認定上規定比較模糊,導致教師開設職業指導課程的積極性不高,授課以兼職教師為主,有的教師邊學邊教,照本宣科,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職業指導的效果不佳。
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所頒布的《關于積極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高校要抓住《就業促進法》施行的有利時機切實做好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要從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提高職業指導工作質量的重要意義。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具體而言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高等學校要規范高校職業指導中心的名稱,劃定職業指導中心的職責,明確職業指導人員的歸口管理部門,把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實施職業指導課程和開展就業相關研究作為中心的主要任務,讓每位職業指導師、職業指導工作人員了解自己的主要職責所在,明確工作任務更好地完成工作。高等學校要更改組織編制確認職業指導人員的教師身份,將職業指導隊伍建設列入教師隊伍建設計劃,讓職業指導人員能夠享受教師相關待遇。高等學校要在法律的基礎上依據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職業指導人員上崗制度考核制度和晉級制度。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職業指導人員工作的獨立性、規范性和社會地位。建立職業指導從業人員的任用流動競爭和激勵機制,拓寬其自我發展的空間與路徑。
大學生職業指導需求多樣化要求職業指導隊伍構成要多元化,既要有專職職業指導教師,又要有輔導員、優秀校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等人員構成,專職職業指導師的優勢是理論知識豐富,職業咨詢技能全面,輔導員的優勢是了解學生需求,優秀校友的優勢是現身說法,具備職業成功經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優勢在于他們“活躍于就業市場最前端,在信息獲取、資源占有、政策解讀、就業風險規避等方面的優勢,彌補專業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整合不同優勢的職業指導群體,開展不同形式的職業指導,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職業指導需求。
我國職業指導工作相對發達國家起步較晚,職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高校的職業指導隊伍問題突出,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和完善,需要各級人事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快職業指導人才地培養,高校、職業指導人員、學生、用人單位要擔當起各自的職責,使職業指導工作更加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