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
最近有兩位可敬可親的老年人得到表彰,她們本可以安安穩穩地頤養天年,卻為了山鄉的孩子,選擇了無比艱辛的公益之路。
28年:“早餐奶奶”的溫暖生意
86歲毛師花是浙江衢州市黃壇口村村民。1991年元宵節后的一天早上,她看到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拿著涼糯米粿邊吃邊走。毛師花問了幾個孩子:手里的食物是不是涼了?孩子們點點頭。
毛師花知道,黃壇口村小學匯集了附近幾個山村的孩子,很多孩子為了不遲到,一大早就得趕路上學,連早餐都來不及吃,只能餓著肚子或者帶些涼透了的食物邊吃邊走。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階段,怎么讓他們吃上熱乎乎的早餐呢?
毛師花張羅了一輛三輪車、煎鍋和煤爐、桌椅板凳,在學校附近支起早餐攤。毛師花把開業時間選在了周一早上。當天凌晨一點半,毛師花就開始了一天的準備:生火、磨豆、炒菜做飯…….
清晨六點半,毛師花騎著腳踏車分兩趟將準備好的東西運到攤位。看到毛師花的早餐攤,幾個孩子驚喜地走了過來,挑選著自己喜歡的食物。兩個孩子吃過之后,抹抹嘴巴,直呼好吃。還有個孩子走過來,要了糯米粿,付錢時遍翻口袋,卻忘了帶錢,毛師花說:“第一次吃,免費!”孩子激動地說了聲:“謝謝奶奶!”
早餐攤一年一年擺下來,在毛師花的心里,這已經不是一門生意了,更多的像是在為自己家的孩子做早餐。別家早餐攤的茶葉蛋都賣兩元錢一個了,毛師花卻仍堅持只賣五毛錢。對孩子的憐愛之情,讓她把這個賠錢的早餐攤一日復一日地堅持了下來。
毛師花77歲那年,女兒葉仙在城里買了房。至此,兒女們都先后遷到了城里生活,只有毛師花為了她的早餐攤在村里獨居。
2015年秋天,82歲的毛師花患上了重感冒,孩子們把她接進城治療并休息了幾天。一周后,毛師花剛剛恢復,便催著女兒把她送了回去。第二天凌晨,葉仙陪著母親忙活到天亮,準時出了攤。孩子們看到毛師花的早餐攤擺了出來,叫著“毛奶奶、毛奶奶”圍了上來。一個小女孩從包里掏出一盒牛奶,非要塞給毛師花,女孩動情地說:“奶奶,聽說您病了,這盒奶給您補充一下營養吧。我媽媽說了,您賠錢做生意讓我們有早餐吃,是個大好人!”葉仙聽了孩子的話,這才理解了母親這么多年干“傻事”的原因。
毛師花賣了28年早點。有好心人幫她算過賬,她賣早點一個月得倒貼三四百塊錢,起先兒女們補貼她,后來,毛師花把老伴的撫恤金拿出來補貼虧空。
毛師花的善舉感動了鄉親們,大家都默默地支持著她,把自家的鴨蛋、豬肉、蔬菜以成本價賣給毛師花,常直接把食材送到老人家里。
2016年,毛師花獲得衢州市衢江區第四屆“十大愛心模范”提名獎,被評為2016年“最美浙江人”,登上了“中國好人榜”。2017年,毛師花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18年,毛師花又被評為2018年第二屆全國最美人物“誠信之星”。
4年:“支教奶奶”無悔愛心路
在日前舉行的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浙江省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被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2014年,已退休10年的周秀芳聽說貴州山區很需要教師,毅然放棄了清閑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14年秋天,周秀芳來到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蠻納村小學支教一年多。2015年春節,周秀芳聽好友說起湖南省溆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過完年后,周秀芳和好友孫紹富一起前往湖南溆浦桐林小學。
周秀芳一邊支教,一邊想著怎樣改變這里的現狀。為孩子們爭取資助,她將桐林小學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曾經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后,親自趕到桐林小學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托周秀芳重建學校。
白天,周秀芳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課余頂著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干部一起,與村民商量著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小學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小學。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為山里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小學。
除了籌建希望小學,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為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
周秀芳說起山區孩子的事情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說自己的苦。她膝蓋不好、血壓也高,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里,被她婉言謝絕。她說:“是為了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為了省下錢用于助學,周秀芳老師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床、一個電磁爐、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縣九溪江中心小學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為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為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周秀芳和孫紹富還一直在為建設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們準備動員愛心人士在溆浦縣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兒園和一個支教基地。周秀芳計劃在溆浦縣興建的9所希望小學雖然目前已經完成了5所,但入駐的老師還沒有著落。她發起援建的希望小學——溆浦縣兩丫坪鎮黃金村希望小學已經開建,還有3所希望小學也在籌建,目前她已經從寧波教育系統爭取到了15萬元,從溆浦縣當地財政爭取到了一部分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尚無著落。
古稀之年的她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再為孩子們干上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