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合作學習是課堂中常常會用到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好的合作學習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有著怎樣的不同?本文將以初中地理的教學為例,探討這些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提升學生積極性的常用辦法。不僅用來提升教學效率,在形成學習氛圍,加強互動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效果。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分成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形成學習氛圍,使教學內容不僅限于教師與學生的單向傳遞,而是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和小組間多向傳遞。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可以認識他人,更可以認識自我。在現實中,如何有效地組織進行合作學習,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組織合作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無效的合作學習
關于合作學習,有一個誤區,即分成小組討論便是合作學習,而組織了合作學習,就代表這位老師的思想是開放的,他的課程也是先進的。事實上,不少合作學習流于表面。不是合作學習的內容無意義,便是時間把握不準確。又或者合作學習僅在公開課上組織展示,并沒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展開。
無效的合作學習是比僅在公開課上組織合作學習更無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因為浪費的時間更多。許多教師對于合作學習并沒有準確認識,在組織合作學習中,常常進行無意義的合作學習。
教師如果對教學內容沒有準確把握的話,便不能判斷哪些內容可以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和題目,合作學習便沒有效果。
(二)學生的消極反應
好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兩遍的。懂的學生學的時候學一遍,教的時候再學一遍。不懂的學生老師教一遍,同小組的學生再教一遍。而在一般的合作學習中,卻沒有這個過程。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不是分成小組討論便可以解決的問題。在進行合作學習中,教師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學習目標,學生便不能有效的進行討論。而即使進行討論,也不能確保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其中。在合作學習中,往往有不太積極,對學習不感興趣,或不愛發言的同學混跡其中。這便使合作學習仍是學習積極的同學的舞臺,合作學習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虎頭蛇尾的展示與評價
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展示與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可惜這個環節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要么便是教師提供的題目標準答案明確,學生的展示沒有差別,要么是學生討論出的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與評價,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么便是課程時間不足以進行展示與評價。這些都是合作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二、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條件
(一)合理分組
須知分成小組僅是手段,而非目的。為了保證小組能夠順利開展學習活動,還需合理分組。一般為了保證有效溝通,每個小組分為4~6人,而小組之間需要保證差異不明顯。為了使小組討論可以順利快速進行,教師通常將相近座位的同學分為一個小組,而忽略了小組間的合理安排。有的教師也會將學生分成固定的小組而不考慮其座位安排。二者互有優劣,畢竟課堂時間有限。這需要教師做好課程的準備工作。或提前安排好座位,或在調整座位的時候便將學生合理分配。
(二)把控合作學習的時間和內容
一節課40分鐘,在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組織進行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效果有著明確的認識。合作學習短則三四分鐘,長則八九分鐘,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如何展示評價小組成果,都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更深入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如七(上)地圖一課中,教師提供學生一個等高線地圖,讓學生合作標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是合作學習。而在七大洲與四大洋一節中,將各個大洲大洋作為任務分給各個小組,讓他們在課上講解對其的了解和認識,也是合作學習。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其實多種多樣,不必拘泥。學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在知識之海中徜徉的乘船人和劃船人。而教師卻是推動學習之船向前的波流。教師應該創造話題來讓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和交流。如我國的地理一節中,居住在東部和西部有什么優劣,南方和北方又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和人文風情,都值得討論,可以進行交流。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果合作學習僅僅是學習積極分子的舞臺,那么合作學習就沒有組織的必要了。因此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更應該注意引導不太積極的學生進入交流。不太積極的學生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不愛學習,不愛交流,組織內有矛盾不愿合作,偷懶以及消極人數占比過多導致的集體消極。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策略。例如對不愛交流的同學進行鼓勵,對消極成員進行分散,對不愛學習的同學進行溝通。同時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確保每個同學都有相應的分工和表現的機會。在規范合作學習的紀律的同時增強課堂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吸引不感興趣的學生。每個小組都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合作學習的實施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合作學習之所以被提倡,是因為它相較傳統的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學生更活躍,學習熱情更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的更為明顯。整個學習過程也更為輕松、愉快。但其實教師付出的精力與時間,并不會比傳統教學要少,哪怕已經形成了合作學習的習慣也是如此。在新的時代里,教師懂得的不僅僅是傳授,更是交流與溝通的技巧。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學會的不僅僅是學習,更是合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較于傳統教學效率更高,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如何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化,還需要教師對合作學習有著充分的認知與準備。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其內容是否有意義,更要規范紀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士鳳.初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建構與優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35.
[2]徐麗珍.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9(04):88-91.
[3]王靜.初中地理課堂合作中“邊緣人”現象形成的原因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17(2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