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城市治理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關鍵。中國發展到現在,城市化率已近60%,現代的中國社會已經不是“鄉土中國”,而是“城市中國”了。也因此,現代國家治理最關鍵的就是城市治理,尤其是大城市的治理。以小(事)為大(事),以下(基層政權)為上(科層政權),是中國政治的優秀傳統。
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治理都市的過程同樣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是在最基層的社區里做工作的過程。解決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僅靠行政體系來維持很艱難,還需要扁平的自治組織。這就需要把廣大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積極參與治理,凝聚人心,獲得民心。
黨深諳中國的“民心政治”,在農民占94%的農耕社會里制定了“支部建在村上,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戰略。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游擊戰、運動戰中,我軍無論駐扎在哪里,都要“缸滿院凈,為家家戶戶排憂解難”。這是當今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的深厚傳統。而今,中國共產黨有多達450多萬個支部和約9000萬黨員。黨員是黨的軀干、主體,黨委是四肢,黨中央是大腦。僅靠800萬政府官員,黨發揮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黨領導的人民社區自治是必要的。老子說“上善若水”,什么是上善?就是往下走,要跟最底層的老百姓在一起。百姓感受到了社會生活的公平,就心情愉快,就信任黨和政府,黨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新形勢下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主動作為,是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形成工作合力的基本工作方法。“群眾在哪里,黨的工作就要在哪里”“障礙在哪里,改革創新就要在哪里”“困難在哪里,黨員干部就要在哪里,”人民群眾的小事就是國家治理的大事。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日常小事作為大事來處理,為家家戶戶排憂解難,讓人民感受到共產黨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