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對我的印象,可能只是一個擊劍運動員,你們一定不知道,我最開始練的是游泳。我5歲那年,有好幾個體育項目的教練來幼兒園選苗子,不過家里人并沒有想讓我往運動員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都沒去成,直到游泳教練出現。她說,這小孩子手長腳長的,特別適合游泳,關鍵還有一點,屁股挺翹的,這個孩子的爆發力一定特別好。所以,5歲到10歲,游泳成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這5年里,我參加了很多的比賽,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記得第一次站上領獎臺的時候,我的那種得意和自豪啊,連睡覺的時候都要把金牌放在枕邊,我才能安然入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教練發現她錯了,其實手長腳長有時候也不是優勢,因為個子高,身體肯定會有點不太協調,她覺得我在游泳方面可能不會取得特別大的成就,所以“肥水不流外人田”,她把我介紹給她的老公,讓我去練習擊劍。
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擊劍生涯。我剛剛進入區隊的時候,同齡人都已經練了好多年了,而我沒有基礎,跟隊友比起來,我的動作就顯得格外笨拙。
我記得剛練習沒多久就參加了一次比賽,我上場還沒搞清楚狀況,沒兩下就敗下陣來,下場后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但我知道,我一定要靠比平時更刻苦的訓練來彌補這些差距,從手上磨出血泡,到血泡變成老繭,這是我努力過的痕跡。
后來我獲得了全國少年賽的冠軍,成績證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擊劍和學習都沒有落下。同時我還學習了薩克斯,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考過了業余十級,其實我在音樂上也是有點天賦的,我的音樂老師也想讓我去音樂學院深造,于是音樂老師跟擊劍教練開始“搶我”。面對音樂和擊劍,我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我最終選擇成為一名專業的擊劍運動員。原因很簡單,我希望有一天,五星紅旗會因為我而飄揚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16歲的我第一次參加了國青隊的集訓,王海濱、葉沖、董兆致——當年的“三劍客”成了我的教練,我當時興奮地好幾天都睡不著覺。不過,到了北京上的第一堂訓練課就讓我蒙了,由于之前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和別的隊友相比,我在體能上差了很多。當時教練會規定時間讓大家跑圈,我每次都是最后一名。我清晰地記得自己被隊友嘲笑的樣子,甚至有人在背后說,這哥們兒是哪個隊的呀,怎么那么差,是不是走后門進來的呀。我當時特別生氣。有一次我跑到臉色鐵青,教練說:“要是跑不動,你就回家去吧。”
我不肯服輸,咬著牙硬是跑了下來,跑完以后我兩眼直冒金星,兩條腿也抽筋了,連路都走不了。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被師兄背出了訓練場,結果剛走到門口,教練說訓練還沒有結束,還得再跑一個3000米。當時只要和體能有關的訓練,我基本都要被罰兩遍,也正是因為我的體能太差,在訓練時引起了教練特別的注意,也受到了更多的“關照”。2011年,我拿到全國第三名,我當時覺得自己的競技狀態特別好,似乎馬上就要迎來自己職業生涯的高峰了。我總是幻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去更大的賽場。
然而,命運跟我開了一個玩笑,2013年的全運會,我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我聽到了很多嘲諷和指責,盡管教練和父母都很保護我、鼓勵我,我還是一下子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我開始跟自己較勁,焦慮、恐慌、抑郁,整整幾個月都沒緩過來。教練有一次找我談心,說董力啊,人生的路還很長,現在不代表未來,此刻的低迷也許就是為了成就你未來的榮光。現在想想,人生的確是這樣,人生有時候就像心電圖一樣,如果一直平順的話,不就說明你快不行了嗎?
之后,我更加拼命地訓練,把每一次機會都當成自己的最后一次機會,努力突破自己,結果來年的第一場比賽,我又獲得了第三名。誰都沒有想到,時隔4年,我還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這次比賽讓我重拾信心。2015年,我再次入選國家隊,而這次國家隊備戰的目標就是里約奧運會,為此我鉚足了勁,每天拼命地訓練。可能是身體素質和體能的問題限制了我,我始終不能突破自己,達到更高的水平。我第一次感覺,自己離夢想那么近又那么遠。
當隊友出發去里約奧運會時,我為隊友高興,同時心里也有一絲沮喪。我回到了上海隊,機緣巧合下,我接受了綜藝節目的錄制邀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去了,然后我受到了一些關注。當時我在上海隊的教練特別緊張,他擔心我要就此退役了,我告訴他,我知道上海隊現在需要我,我會打完這屆全運會,其他的以后再說。經過一年的備戰,最后上海隊獲得了團體第7名的成績,雖然不算一個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們真的盡力了。
曾經滿腔熱血、要為國爭光的我,開始意識到競技體育的異常殘酷。不管有多少人在拼命訓練,最后的獎牌永遠只有3枚。那些無奈退役的隊友們,他們沒有努力嗎?他們也拼命了!在賽場上,哪怕反應慢0.1秒,參賽者的命運就可能會被改寫。我曾經把拿獎牌當作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但是現實逼著我開始考慮,如果我此生和金牌無緣,那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打完最后一場比賽,我躺在地板上,突然想到了那些退役的隊友,他們中有的人當了公務員,有的人當了體育老師,有的人當了擊劍教練。心底有個聲音在問我:董力,你的未來在哪里?那段時間我很迷茫,說實話有點痛苦,感覺像是站在了人生的又一個十字路口。5年的游泳,10多年的擊劍,我現在才25歲,體育就已經占據了我人生的很大一部分,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我知道自己還是熱愛體育的。
可現實擺在我的面前,在賽場上,我可能沒有辦法再前進了。于是我將退役的想法告訴了教練和父母,他們對于我做出的決定很支持,這才讓我迷茫的內心感到一絲安定。在我決定做藝人的時候,身邊反對的聲音特別多,爸媽擔心我會太辛苦,朋友擔心我會不適應,但更多的聲音,是在指責我。其實,我想做藝人的理由很簡單。我喜歡表演,我感興趣,我想嘗試。記得在初中軍訓的時候,我就曾經毛遂自薦,在幾千人的面前表演,我喜歡這種聚光燈打在身上、被掌聲圍繞的感覺。
我之前完全沒有表演經驗,什么都得從零開始。在拍我人生的第一部電視劇《愛情的開關》時,作為一個菜鳥,我根本不知道走位是什么,走著走著就把鏡頭給擋住了。甚至有時候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我連路都不會走了。我很內疚,因為自己一個人表現不好而影響了整個劇組。但是這種吊車尾的感覺,我一點都不陌生,而且我這次并沒有感到迷茫,因為我做好了再次挑戰自己的準備。擊劍是這樣,演戲,我相信我可以,不懂就學,不會就練。
我管現場的所有人都叫老師,每天追著每一位愿意教我的人學習怎么走位,怎么說臺詞,怎么調動自己的肢體來表演。如果說擊劍是身體上的折磨,那么演戲就是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要解放天性,要在一群人面前又哭又笑,做一些自己之前完全不會做的事情,這對我來說很新鮮,也很有挑戰性。一部戲拍下來,導演跟我說,大力啊,你確實進步了不少。但我自己知道,在演員這條路上,我還是個“差生”,我必須得不斷地追趕,不斷地努力。
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因為機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我也慶幸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敢于接受每一次挑戰。從小我媽媽就跟我說,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比名利更重要,你必須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你是一個有尊嚴、值得被別人尊重的人。這也是我現在的目標。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一個第一名,天才只是少數,但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努力的人。
我想以我的經歷告訴大家,差生同樣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