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輝
【摘 要】2017年以來,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已成為當前監管部門的新要求,“強監管、強問責”已成為銀行業監管工作的主旋律。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放緩、貨幣投放減速、經濟結構調整、樓市調控加強等多種因素疊加的影響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原有經營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如何實現經營業績的穩步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各家AMC必須直面的問題。本文為如何推動AMC業務模式創新和經營轉型,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模式、轉型
一、當前AMC主要業務模式
(一)傳統金融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收購處置類業務是主要指AMC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打折方式批量收購不良資產包,然后根據資產包內各筆債權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置方式(包括階段性經營,債務重組,債轉股,折扣清償,依法清收,破產清算等)實現現金回收和獲利。1999年,為了政策性地化解金融系統風險,剝離國有四大行形成的巨額不良資產,四大AMC相繼成立。歷史上,收購處置類業務一直是四大AMC的主業,隨著政策性任務的完成,AMC開始進入市場化經營階段,利潤豐厚的類信貸業務比重逐漸增加,而傳統金融不良資產收購處置類業務比重逐漸下滑至30%左右。在當前聚焦主業的政策引導下,各家AMC開始重新規劃收購處置類業務,通過對資產包進行科學分類,按照并購重組、重點資源、低效回收、擇機處置4類資產進行精細化管理、營銷和處置,提成資產的可回收價值。
(二)不良資產收購重組業務。收購重組類業務主要指AMC就其持有的不良債權與債務人、擔保人等關聯方重新協商,另行約定還款金額、時間、抵質押物等事宜,使還款人的還款能力匹配新的重組協議,并按重組協議向債務人收取本息。相較于傳統的收購處置類業務,收購重組類業務回報確定性更高,本質上類似于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銀行相比,AMC該類項目審核效率高,對客戶限制少,發展極為迅速。因此,重組后形成的固定收益類業務一直是絕大部分AMC利潤的主要來源。但在當前國家宏觀經濟下行、央行貨幣投放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金融監管形勢趨嚴等綜合因素影響下,AMC以固定收益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面臨極大挑戰。
二、傳統AMC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宏觀經濟下行,債務企業違約頻發,存量資產風險比重持續攀升。AMC的客戶企業往往本身經營就存在一定困難,債務負擔較重,在宏觀經濟下行階段,往往又要面臨去杠桿、去產能和調整庫存的多重壓力,融資環境愈發不利,債務風險不斷加大。特別是四大AMC在2015年以前給予授信的客戶70%以上集中在房地產行業,行業集中度高。2014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房地產市場出現重大拐點,商品房去化急劇放緩,債務企業資金回籠緩慢,債務違約頻頻出現。雖然各家AMC及時調轉投向,但仍無法對沖市場下行帶來的沖擊和壓力。據了解,各大AMC真實的存量風險項目資產比重甚至高達40%以上。
(二)新監管形勢下,資本要求提高,處置難度增大,資金成本不斷提高。2017年末,銀監會印發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對四大AMC的資本監管、資本充足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MC在收購不良資產時往往用自有資金一次性支付交易對價,但受經濟環境及司法追償效率影響,大量抵押物難以在短時間內處置變現,導致AMC資金負擔其實非常沉重。長期來看,AMC必須聚焦主業,減少對類信貸業務的依賴,圍繞不良資產業務進行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主業優勢不強,行業競爭加劇,資產端回現乏力。一方面,各大AMC積極響應“回歸主業”的監管要求,集中力量收購金融資產包,短期內都有所斬獲,資產結構得以優化。但“重收輕處”思想嚴重,管理處置手段粗放,資產經營能力不強,資金回收困難;另一方面,隨著政策松綁,地方AMC已有超過50家獲得牌照,未來還將繼續增長。從事銀行債轉股相關業務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以下簡稱AIC)橫空出世,未來的不良資產市場競爭必將愈發激烈。新生機構短期內雖然難以撼動傳統AMC的優勢地位,但因“監管不對稱”及“政策紅利”等因素存在,其影響依然不容小覷。
三、AMC業務轉型發展對策
2018年以來,各家AMC普遍出現了業務發展受限,內生風險加劇,利潤水平下滑,經營壓力驟增等問題。如何抵御市場風險,形成核心競爭優勢,走差異化的業務發展之路,已成為擺在各家AMC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聚焦主業,做大做強主業規模。要堅守主業陣地,做到“改制不改志,轉型不轉行”,不斷鞏固和擴大在不良資產領域的優勢地位。一是主動營銷,重點收購“確保盈利”的行業包、關聯包、有重組預期的資產包;二是創新資產收購合作模式,積極加強與地方AMC、同業、中介機構以及投資者的合作,打好收購處置基礎;三是創新處置方法。區分并購重組類、重點資源類、擇機處置類和低效回收類等四類資產,分別采取“精耕細作”和“快進快出”的處置策略,最大限度提升資產回收價值,用投行思維提升資產收購、管理、整合、處置等環節的能力。當然,傳統資產包業務也存在經濟資本占用大、回收周期長、競爭加劇導致利潤收窄等弊端,AMC應按照回收周期、資產類型等因素區別對待,對并購重組類和重點資源類資產,通過專項獎勵、適用有差異的資金成本等措施實現對傳統金融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業務的合理引導。
(二)加快培養AMC平臺公司,提升業務協同優勢。過去,AMC主要依賴各地分公司實施業務操作,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分公司已將精力集中于日益增長的傳統資產包收購處置業務,同時,囿于專業能力、業務權限等限制,在利用創新業務提升債權價值方面也難有突破。當前,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四家AMC都已實現金融全牌照經營,但眾多平臺子公司都仍處于經營發展的起步階段,業務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因此,著力培養整體業務協同能力,滿足AMC在多個金融領域的發展需要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開展后續其他創新業務的基礎。基于不良資產業務的協同,須加強分公司、平臺公司間的人員交流,以業務對口為原則,優選各單位骨干人員,到業務協同單位公司交流輪崗,熟悉擬協同業務的操作模式、交易結構、實施方法等關鍵信息,為日后實施業務協同奠定基礎。
(三)綜合運用投資投行業務工具,提前介入擬IPO企業首發上市進程。以擬上市公司為例。在當前的發行核準制下,企業想要上市融資需滿足嚴格的利潤指標,因此,擬上市企業往往具有較好地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但因歷史沿革、家族經營、融資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干擾,企業往往存在負債杠桿重、資產結構不合理、生產經營依賴的主要廠房、土地權屬瑕疵等影響上市的致命問題,而這類問題的解決又需要綜合運用資金支持、資產置換、債轉股等綜合解決方案,這就為資產管理公司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每年各省證監局、金融局都會組織多次IPO工作會議,協調解決擬IPO企業主要障礙,若能借此掌握擬IPO企業的主要問題,將給AMC介入創造條件。從收益角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掃清障礙,扶持上市,既能賺取超額回報,又能獲取政府支持,在行業中贏得聲譽,可謂一石多鳥;從風控角度,擬IPO企業會投入大量物力、人力,一旦終止IPO,所有付出將成為沉沒成本,故企業必將全力以赴。報告期內若涉及大額訴訟也會成為發行審核中的硬傷,企業往往不愿也不敢違約。綜上,介入擬上市企業是公司實施問題企業實質性重組的良好切入點,可對此進行深入調研,設計對應的交易產品。
(四)抓住上市公司債務違約等市場契機,協同拓展問題企業資源,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AMC應以“風險可控、收益可期”為前提,擺脫政策性債轉股時期被動持股、話語權弱、退出預期不明朗的陰霾,以市場化主體身份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業務。伴隨著金融嚴監管和去杠桿的深入推進,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風險持續暴露,特別是在各項新政影響下,銀行、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迫于風險和撥備壓力,急需處置和轉讓上市公司不良債權、大股東股票質押到期違約債權等。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穩定、經營情況良好,具有穩健的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發生債務違約是由于流動性緊張或受資本市場影響帶來的股價下跌,收購該類標的的不良債權風險較低,業務空間較大。上述市場背景下,母子公司要發揮各自牌照優勢和專業特長,遴選具有實質性重組潛力的問題資源,協同運作項目。在適當時機進行債轉股,化解上市公司債務危機、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彥琪.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分析與運用[J]. 金融資產管理, 2018(3): 22-26
[2]張莫.地方AMC監管劃定風險底線,業內人士呼吁全國統一監管規則出臺
[EB/OL].[2017-11-08].http://www.jjckb.cn/2017-11/08/c_136735308.htm.
[3]Withmetta.【行業初探4】AMC行業
[EB/OL].[2017-11-19].https://xueqiu.com/5391459342/95924432.
[4]陽金明. 關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分公司轉型升級及跨越式發展的思考[J]. 金融資產管理, 2017(2):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