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臻杰 霍文萱
【摘 要】大數據使得交易成本、價格機制均發生變化,更突出的是市場要素離散化、信息壁壘數據化、經濟關系網格化、企業行為跨界化、交易模式平臺化,這些變化實際上也在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意識。而作為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也發生了變化,呈現出新的特性。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生;消費;新特性;觀念;行為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大學生則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本文通過調查問卷以及對問卷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的方式對大學生在消費中所表現出的新的特點,狀況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分析,希望能給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習慣引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理念。
一、引言
1.90后消費模式轉化顯著,移動互聯網渠道花銷超過了日常消費支出的一半。一方面由于網絡交易平臺更加穩固地建立起來,另一方面網絡渠道商品更多的原因。根據《2018年淘寶數據報告》顯示,作為大學生的95后,“零食”正是他們的淘寶2018年度關鍵詞——甚至一天的消費額可以達到30萬。
2.大學生的消費追求個性化、時尚化、興趣化。不論是線上、線下消費,大學生都追求標新立異,更加廣闊獲得信息的渠道,如網絡博主的推薦、明星效應等,都促進他們消費的多樣化。
3.海外代購數量普遍增多。國內外文化交流愈加密切,促使國外不管是化妝品,還是服裝,大學生都會選擇海外代購。
4.生活質量提高,需求有了新高度。在這個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對豐富的時代,他們的身心處在發展階段,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尚未成熟,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生活條件普遍提高,父母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年輕時一樣吃苦受罪,盡自己最大努力滿足孩子的需求,這為多樣化的消費提供了條件。大學生對自身各方面的要求提高,消費行為也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開銷,在戀愛、人情交往、娛樂休閑、旅游、美容等眾多消費領域也有所涉及,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消費渠道的多樣化、消費理念的改變促成大學生消費行為新特性。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大數據的發展不斷不斷影響著當代社會,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當前經濟消費結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調查和分析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以及消費特點可以側面觀察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
(二)研究對象:以江蘇大學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的學生為主。
(三)研究方法: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并用SPSS2.0進行數據分析以探究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消費特點,消費理念和消費規劃等方面所呈現出的新特性。
數據來源:關于《江蘇大學學生消費調查》的數據以江蘇大學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的大學生為樣本,隨機選擇460名被調查者,調研時間從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通過問卷發放、搜集問卷,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后進行數據整理,達到預期數據需求,剔除無效問卷,剩余249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9%,效果良好。結合頻數分析、交叉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及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大學生費情水平,消費理念,消費結構,消費規劃等方面進行分析,此調查對本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三、研究結果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的消費費用主要集中在1000到1500元,頻率達到105,百分比為42.2。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的消費較為合理,但是仍然存在高消費的大學生群體。月消費金額達到2000元以上的占比達到了7.2%。通過此表我們發現大學生的消費所存在的分化問題以及大學生的消費層多層次化特點。
由此表我們可以發現生活用品支出在幾項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約為39.4%,緊接著是食物方面支出。我們可以從側面發現大學生聚會的主要消費支出來自于食物和生活用品。網絡消費在大學生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特點一:消費多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費的不斷增加,大學生的消費方向也不再滿足于基本的吃喝,網絡娛樂,服飾化妝,社交成了大學生的新的消費熱點,消費多樣化趨勢愈發明顯。
特點二:學業型消費支出所占比重較少。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型社會,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生力軍應具備更高的知識素養,而學業型消費支出卻是幾項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少的。這勢必會對大學生踏上社會后競爭力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除次之外網絡消費的占比呈現一個上升趨勢,很多大學生投入了大量時間金錢在網絡世界。這一方面加大了自身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還影響了學業。
特點三:消費個性化。服飾和化妝品所占的支出比重較高,側面表現大學生對自我形象和個性的追求。網絡信息的爆炸式傳播使得時尚的形成和流行更為的快捷。與此同時具有更個性化的表現形式和更獨特明確的主題,因而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以及社會活動中更具大眾化和象征性的基調。
由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在日常消費中都較為理智,性價比仍然是大學生消費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因為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固定且有限的。所以無論是在社交還是談戀愛中消費都會較為謹慎,力求用有限的錢取得最好的效果。
雖然理性的大學生消費者仍然占大多數,但是仍然有不小一部分的沖動型,放縱型大學生消費者存在。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大家更注重對金錢時尚物質的追求,同時現代大學校園相比于以往更加的開放。在西方消費主義思潮的催化下大學生開始放縱自己的消費欲望,甚至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另一方面收到了家庭觀念的影響,因為現在的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重視也達到了前所謂有的地步。一個家庭都會盡可能滿足自己子女的物質需求,也正是這種養育方式無形滋長了孩子們的消費欲望,從而導致了當下大學生的這種沖動型和放縱型消費。
上表顯示有47.8%的大學生對自己每月的消費有明確的規劃,37.3%的同學規劃模糊,14.9%的大學生完全沒有消費的規劃,這側面反映了大學生缺少消費規劃意識,不能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消費支出。導致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普遍的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家庭會盡量滿足子女的消費欲望。
2.近些年西方消費主義思想盛行,錯誤的社會消費觀念給力大學生們錯誤的引導方向。
3.學校在消費計劃方面的教育仍然欠缺。
4.剛剛步入大學,還沒學會如何獨立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費。
除此之外通過消費規劃與生活費來源的交叉分析我們會發現絕大多數人的生活費來自于父母,并且這些生活費來自于父母的同學大多都對自己的消費有著明確的規劃,而少數生活費來自自己兼職所獲得的同學則在消費規劃上有所欠缺。
除了對大學生的消費規劃進行調查外,我們還對大學生在資金不足時的借款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我們從上表可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主要通過螞蟻花唄或者向同學父母獲得借款。
從上表我們發現大學生網絡購物消費的主要群體集中在大二大三,大四最少,大一和大四基本持平。分析可知低年級學生由于對新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認知判斷所限制,網購頻率較低。而中年級學生對網絡消費的了解更為全面,更樂意進行網購。所以中年級學生網購頻率最高。網購平率最低的是大四的學生,因為面臨這就業和考研的壓力,生活重心轉移,沒有過多精力進行網絡購物。此外價格仍然是大學生網購優先考慮的因素,這與他們的消費水平密切相關。網上商店比傳統商店更能夠進行精心挑選比較,價格也更低廉,從而滿足大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心理。
四、結論與建議
(一)大數據環境下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因素
自身因素:大學生剛進入大學,第一次嘗試獨自支配生活費。因此很難合理的對生活費進行合理的規劃。
經濟因素: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家庭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正是如此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才顯著提高。
文化因素:來自歐美的消費主義思想的盛行,由于其帶有開放性超前性,所以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影響較大。除此之外,校園文化也對大學生消費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因為校園生活多為群居生活,學生之間彼此相互影響,具有相當強的消費感染性。
心理因素:攀比心和虛榮心都會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消費所存在的問題
1.消費差距過大,存在兩級分化的情況
2.大學生普遍缺乏消費規劃意識以及一定的理財意識,我們從數據調查中會發現很大比例的同學對自己的消費沒有任何的規劃。
3.存在不良的消費觀念,虛榮心,攀比心理嚴重。價值觀出現偏差。
4.現代市場中出現的不良以及超前消費狀況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三)大數據環境下對大學生合理消費提出的建議
1.大學生要對自己的消費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避免盲目消費,跟風消費。2.樹立理財意識,大學時代是獨立生活,獨立理財的起步階段。養成一些好的理財習慣以及掌握一些必備的理財知識將會終身受益。3.養成節儉的習慣,生活中很多開支看似不起眼但是積少成多。要學會精打細算每一筆開支。4.學校應該加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建立節約型校園。思想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理性的分析當今社會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做一個清醒的消費者。5.家長要端正自己的消費行為以及觀念,為子女做好榜樣和正確引導。
五、總結
在當下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繼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的教育以及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第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們需要通過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當下時代背景的特點,采取相關的科學措施來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從而實現最終的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趙 劍 橋 . 大 學 生 消 費 情 況 調 查 分 析 [J]. 農 村 經 濟 與 科技 ,2016,(15):125-127
[2] 甘容輝,何高大.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及實現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70-76
[3]2015大學生消費市場調查報告[EB/OL]. http://www.sootoo.com/content/657397.shtml,2015-10-16
[4]徐寧寧 . 商務部:今年“雙 11”全網交易額破 1800 億元再創新 高 [D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11-17/8066221.shtml,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