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天宇
【摘 要】大眾傳媒已經是傳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載體,但大眾傳媒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從某種程度上講,大眾傳媒雖然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新了教育方式、創造了新環境。但是,其信息的虛假性,承載的垃圾信息,商業化的發展趨勢,信息傳播的多向性增加了大學生篩選信息的難度,污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環節。
【關鍵詞】大眾傳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原因;對策
一、大眾傳媒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
1.大眾傳媒的科學內涵
大眾傳媒即大眾傳播媒介,它是指“在傳播途徑上有用以復制和傳播信息符號的機械和有編輯人員的報刊、電臺之類的傳播性組織之間的傳播渠道,簡單地說就是在定期內把信息傳向四面八方的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進入了大眾傳媒的嶄新時代。總的來看,大眾傳媒經歷了印刷傳播階段和電子傳播階段兩個階段。一方面,隨著印刷術的發明、開啟和施行,人們可以大量的復制和傳播信息,印刷媒介一般包括報紙、雜志和書籍等,這些媒介也為以后信息的傳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傳媒進入了電子傳播階段,電子傳播媒介一般包括廣播、電視、電話、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打破了原有傳送信息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在信息化時代,大眾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總的來說,大眾傳媒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把教育信息有效的傳送給受教育者。因此,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優勢,尋找大眾傳媒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契合點,更好地利用大眾傳媒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大眾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大眾傳媒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承載和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教育者所用、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大眾傳媒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制作、傳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另一方面能夠積極引導廣大大學生,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大眾傳播媒介所傳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大眾傳媒的重要作用。
二、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大眾傳媒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新了它的教育方式,為其創造了新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1.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大眾傳媒及時有效吸收和接納現代社會發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時代發展的最新理念,很好的克服了傳統教育缺乏新鮮感和新穎度的缺陷。一方面,對于社會上發生的一些熱點事件,大眾傳媒能夠及時有效地傳播,教育者也能夠通過大眾傳媒收集相關資料為課堂所用,同時還可以就學生通過大眾傳媒收集的資料展開討論,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大眾傳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素材和資源,教育者能夠利用這些素材和資源進行教育活動。
2.更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大眾傳媒改變了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樣化。首先,大眾傳媒使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由被動變為主動,二者能夠在平等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互動,將大學生的被動式接受“灌輸”教育轉變成二者平等交流互動的教育方式;其次,大眾傳媒推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從單一向多樣化趨勢的發展,原有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通過教育者授課的方式進行。現如今隨著大眾傳媒形式日益多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利用大眾傳媒找到了許多有效和新穎的教育方式,例如QQ、MSN、微博等。就連傳統的授課方式也向多樣化方式發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一定要親臨現場,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爾雅、智慧樹等網絡授課平臺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3.創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環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受到家庭、社會組織、學校、同輩群體等環境的影響外,還會受到大眾傳媒化境的影響。大眾傳媒助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種新環境,這種環境是指大眾傳媒如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錄音、網絡等傳播的各種信息構成的傳播環境,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是通過這些信息所構成的輿論環境來達到的。這種新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大學生每天身處這種媒介環境中,不知不覺的接收著大眾傳媒承載的各種信息和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斷和價值觀念;其次,大眾傳媒環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更加開放,有助于實現不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共享以及教育方式的信息化發展,從而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三、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不斷整理和拓寬自身功效,使其作用于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眾傳媒存在的系列問題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攜來了嚴重的負面危機。
1.信息的虛假性增加了大學生篩選信息的難度
大眾傳媒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但在現實生活某些傳播媒介為了提高所謂的“知名度”,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夸大了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掩蓋了事物的真實現象。另外,微博、微信、百度、貼吧等公眾平臺的搭建使交流便捷化的同時也激發了大眾情緒,這種情緒化也使交流的言論中帶有一定的“虛假性”。這無論是對于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來說,都增加了他們篩選正確信息的難度。這種難度在大學生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代大學生雖然有了相對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大學生作為一個逐步社會化的群體對信息的把握程度較淺,更多時候是片面的。對于傳媒傳播的部分信息和內容無法準確的識別出好壞,這無疑也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難度。
2.垃圾信息污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
一方面,海量網絡垃圾信息的涌現,不僅加大了大學生篩選信息的難度,還污染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嚴重影響了健康信息作用的發揮。隨著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大眾傳媒的形式也越發多樣化。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價值的信息,有些不良信息以大眾傳媒為媒介以此來侵蝕健康身心和阻礙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這個逐步社會化的群體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在缺乏與身邊人溝通交流的情況下,這種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情況會愈演愈烈從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不可避免的危害;
另一方面,大量外來文化的侵襲也極大的沖擊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眾文化是大眾傳媒迅速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大眾文化與全球化相伴而行。西方外來文化通過傳播他們的認知結構、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和價值標準來影響我國當代大學生。在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下會導致大學生形成認知上的錯誤如向往所謂“大片”、“偶像劇”中脫離現實的“隨性”生活。忽視主流文化,弱化了對主流文化的關注,認為西方文化才是文化發展應當遵循的正確方向。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更是不聞不問,形成錯誤的傳統民族文化認知。更有甚者,有些外國媒體故意夸大我國暫時的問題和制造不安定因素,又加上最近社會上存在的“扶不扶”、“碰瓷”等道德缺失現象,這些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種消極的輿論環境氛圍。
3.大眾傳媒的商業化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
隨著商業化不斷發展,大眾傳媒行業以傳播流行娛樂信息為主導,通過把聲音、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形成最直觀的視覺效果直接沖擊了大學生的感官系統,迎合了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尋求娛樂的需求,這種現象在電視媒介中表現突出,例如,《奔跑吧,兄弟》《二十四小時》《獵人來了》《爸爸去哪兒》等綜藝娛樂節目的不斷產生。這些一味追求娛樂性的舉動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媚俗化取向,有的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和惡俗,扭曲了社會的真實環境。在更加注重感官享受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大學生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下降,大眾傳媒商業化發展帶來的傳媒內容媚俗化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價值觀念。
由于大眾傳媒自身的商業目標加上大眾對娛樂信息的喜好,不可避免的會使大眾傳媒以利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為了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大勢傳播一些膚淺的、輕松娛樂且毫無教育意義的信息以迎合大眾的口味。久而久之,形成的這種只注重當下娛樂的趨向,使大學生只注重追求感官的享受,沉浸在低俗、膚淺的視覺文化中無法自拔,喪失了責任感和道義感。大眾傳媒拋棄了原本追求的精英意識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合流,使經典變為大眾,崇高變為媚俗,不利于大學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于是,在大眾傳媒和大眾的共同作用下,主流價值觀念所提倡的大學生崇高理想信念、精神道德信仰等被淡化、懷疑甚至被遺忘。
4.信息傳播的多向性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環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實現了信息傳遞方式由單向傳輸向多向互動的轉變實現了信息共享。
首先,隨著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信息的及時有效反饋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教育者只有及時接受到大量反饋的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這種信息傳播的多渠道和雙向性特征使教育者難以控制這些信息,與此同時大學生個性化發展趨勢也愈發明顯,教育者難以全面的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發展動態,這種對信息反饋的迫切要求以及當前信息沒能及時得到反饋的局面無疑是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環節。其次,二者在收集信息資料上更具平等性,這對縮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識水平以及緩解觀念沖突現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大學生大多能夠利用微博、微信、百度、貼吧等公眾平臺進行信息的交流與互動。但正是由于這種信息傳遞的雙向性和多渠道性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反饋帶來負面影響,使教育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進一步弱化。雖然這些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得到了及時反饋,但是由于在互動過程中受某些錯誤信息和主觀情緒的影響使反饋的信息缺乏真實性,增加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反饋信息的識別難度。另外,廣闊的大眾傳播途徑使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信息源缺乏有效控制,也就不能保障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信息反饋環節。
注釋:
①戴怡平.現在大眾傳媒對學校德育的挑戰[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5(03).
②胡忠青.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策略[J].三峽大學學報,2007(29).
【參考文獻】
[1]葛琛佳.大眾傳媒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J].中北大學學報,2011(4).
[2]陳紅.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研究[J].科教導刊,2012(1).
[3]楊婧琦.淺析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報業,2013(10).
[4]楊瑞.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逆作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4(12).
[5]史曉東.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