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玉 王玘 張雨菱 史雪凡
【摘 要】隨著“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寫入了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三點半難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引起人們的熱議。“三點半”現象作為近年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基礎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的現象,一直讓諸多雙職工家長困擾不已。從三點半難題的提出到現如今的著力解決,我們問題解決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將已經實施的“彈性離校”所取得的地方效果與還未實施的地方現狀做比較,分析“彈性離校”實施的可行性并對“三點半難題”的解決作出新的展望。
【關鍵詞】三點半難題;彈性離校;輔導機構;現代技術;社會資源
一、三點半難題破局遇困境
2018年3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中小學校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積極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課后服務工作模式。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討論時也表示,為此將考慮實行彈性放學時間。為破解“三點半難題”,各國、各地的不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都體現了社會、學校、家長等三方力量的積極參與,首先是對學生在文體活動、興趣愛好、課外才藝等方面的廣泛培養,其次在財務支出、政策指引等方面一致突出了政府的主體擔當和責任意識,另外家長對于解決三點半難題的實施中也是大力支持,積極參與。
在我們對南京和揚州當地調查的情況中,我們發現揚州并沒有實施“彈性離校”政策,當地小學生家長更希望由在校的小學教師來直接承擔課后托管的責任。然而對于絕大多數在校教師來說,他們并不希望負責學生的課后托管。大多數的小學教師認為在平日里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大多數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和輔導參與課后托管的學生。并且,大多數教師也有自己的家庭,他們在下班后也要照顧自己的家庭,有他們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時,就南京而言,在當地一些已經實施“彈性離校”政策的學校里,就老師的立場而言,校方給進行課后托管的老師們的補貼差強人意,沒有充分尊重老師們參與勞動的合法權益,這也成為了一些小學教師不贊同“彈性離校”政策的物質因素。以上種種原因的存在使得大多數小學教師對由“彈性離校”政策產生的課后托管服務存在一定的不贊同甚至是抵觸的心理,因此,這也成為了眾多學校難以實行“彈性離校”政策的重要原因。
“三點半難題”的客觀存在,使得小學生的課后托管成為一個與我們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且每一個人都不得不直面的、現實的社會問題。首先,對家長們而言,為應對“三點半難題”,大多數家長都不約而同的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在放學后去興趣培訓班和課外輔導班等培訓機構。這無疑讓教育培訓這一行業迎來了“春天”,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正在發展壯大,家長們對培訓機構的需要越發旺盛,這在推動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同時,新的問題也相伴而生——費用高漲。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認為培訓機構費用高昂的家長占了大部分,大多數家長表示這在經濟上難以承受,雖然利用培訓機構暫時解決了“三點半難題”,但與此同時又給家長們帶來了新的困擾;其次,由于補貼金額低、師資數量少、工作強度高等問題,有些學校雖然對應“彈性離校”政策提供了課后托管服務,但教師們在課后托管服務中表現出的積極性明顯不高;另外,如今存在各種各樣的教育培訓機構,這些教育培訓機構的運營情況良蕎不齊,不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教育環境和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由于家長無暇抽空接孩子,因此把孩子放到課外輔導班托管,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有一些缺乏責任心的家長,他們可能并不關注輔導班的實際成效,這就造成了培訓機構的監管漏洞,社會上的人們對這些培訓機構的關心程度也有待提高,培訓機構之所以會產生問題,究其根本是缺乏各行各界人士的有效監管。作為“三點半難題”涉及的主體之一,學生們也應該得到極大的關注。在“三點半現象”出現以后,很多學生可能面臨著被家長強制送入輔導班或放學后無人看管獨自回家的問題,安全責任問題誰來擔?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可能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以上所述的種種,都是在“三點半難題”的解決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較棘手問題,這使得我們在解決“三點半難題”的過程中陷入了困境。
二、三點半難題破解新高度
在“三點半”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后托管不僅僅是一個單一性的政策問題,還涉及到我們國家課后托管體制的健全和完善。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雖然如何解決“三點半難題”的困擾一直存在,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問題在我們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正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使之達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
南京的“彈性離校”政策曾經獲得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點贊,陳寶生部長更是提出南京市探索出的有關“三點半難題”的解決經驗可以推廣。我們認為這對于解決揚州市的“三點半難題”可以起到借鑒作用。南京的學校在進行課后托管服務中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宣傳、管理、公告,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廣“彈性離校”智能管理模塊,使各區的小學“彈性離校”服務更精準,更人性化。家長們通過平臺,可在手機端進行簡單操作,即可非常方便地完成孩子參加“彈性離校”活動的報名,并且可以根據家長及學生自己的需要,進行動態報名。學校的這一系列操作,充分做到了服務家長、便民利民,具有實際的推廣意義。
三、三點半難題破解注意點
在現行情況下為了更好的解決“三點半”難題,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看:
(一)在政府政策層面: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的《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擔當、落實責任,統籌規劃各類資源和需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形成課后服務工作合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率先扛起大旗,通過“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形式確保公辦中小學發揮在承擔課后服務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政府提供的穩定的經費是課后服務順利實施的保障,相關設施和場所的修繕、相關教師和學校的補貼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支持。政府應該先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教師相應的補助。在政策的指引下,學校、教師等會更好的落實政策內容。“彈性離校”不能廣泛的實施就在于各地沒有出臺相關政策,南京市出臺“彈性離校”后,學校、教師等各級都在例行實施,在破解三點半難題中獲得非常好的成效。同時,“彈性離校”政策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補助,在資金上給予最大的支持。除了出臺“彈性離校”相關政策,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加緊對課外輔導機構的監管,建立托管機構準入機制,加強托管機構運營監督。為了營造良好的輔導環境,政府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督作用,對不良輔導機構進行查處,提高課外機構的質量。
(二)在學校層面:在實施彈性離校的南京市,調查發現彈性放學收費屢被詬病,其實最根本的一點就在于,很多人認為義務教育應當是免費的,“三點半”后的看護費用學校不該收。但需要看到,放學后實際上已經是非義務教育時間,彈性放學的成本應當由家長合理分擔。學校有必要向社會理清這一基本問題。其次,彈性放學被很多老師和學校視為義務之外的“幫忙”,因而在管理服務上放松了質量要求。收了費卻不服務、少服務、服務不到位,也讓很多家長對此有了抵觸心理。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是學生呆的時間最久的地方。學校應當落實相關政策,為了學生的發展提供教室等場所,做好課后服務工作,更好方便學生、家長。實行“彈性離校”,首先學校要給教師相應的補助,增強教師進行課外輔導的積極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資源,學校亦可自行與課外機構進行合作,形成靈活化的處理模式。在與托管服務方面加入現代技術因素,例如學生管理、學生教育、學生興趣培養等方面。
(三)在教師層面:需要我們大家注意的是,一項措施的出臺,總是伴隨著“幾家歡喜幾家愁”,關于課后服務的新規定,家長普遍拍手稱好,一方面不用擔心這個“空擋”孩子的去處問題,另一方面,學校老師相比爺爺奶奶看管更“靠譜”。然而,作為這項服務的承擔著和實行者,教師群體更多的是一種“有苦說不出”。尤其是中小學老師,無疑加大了工作量。而且,“只要孩子在學校就一刻不能放松”。作為教育工作者,老師們都表示支持國家的各項規定。但是現實壓力很多,參加課后服務也不是老師不愿意做,只是需要在其他方面給老師減負,才有精力做得過來。但是其實學校安排的輪班制,老師們一個月輪班次數也并不多,還是需要老師自身能主動承擔一些。
其實無論是學校里的教師還是課外機構里面的老師,都要積極響應政府政策的號召,要發揮積極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職作用,要自覺為學生的身心發展考慮。輔導學生應更注重責任心,而不是利益。其實對于在校教師來說,學校進行托管服務帶來的壓力并不大,更多的是需要老師的責任感。此外現在課外輔導市場良莠不齊,課外輔導機構質量堪憂,多數原因也是在于輔導機構的教師不能很好發揮作用,使家長花費大量金錢卻收不到很好的成效。
(四)在社會層面:社會成員廣泛參與是解決“三點半難題”的強心劑。教育是全社會公民的共同責任,社會組織和公民也應該有主人翁意識,幫助拓寬三點半問題解決的路徑、地域、范圍的等等;多樣的人員參與也是幫助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能夠持續有效開展的保證之一,學校可以動員社區志愿者、賦閑家長、大學生等人員協助學校開展課后托管,不但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給予教師一些空間,緩解一下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還能給學生帶來接觸各類人員的機會,帶來一些不同于學校內系統知識的體驗,多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力求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家長居住環境中開辟途徑,但凡是有條件的社區都可著力進行托管服務,建立“三點半課堂”。現代社區有條件可以建立不同的文化活動,一方面可以減輕校方壓力,豐富社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社區居民的職業壓力和生活壓力。
(五)在家長層面:隨著家長們減負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當實施“3點半”放學的政策時,隨之而來的“3點半以后”難題,卻成了眾多家長們心頭的一根刺,一時對于怎么接孩子想不出好的辦法來,許多家長把矛頭一轉,對準了另一個群體——老師,甚至發問:“老師憑什么三點半就能下班?”事實上,老師們就算是三點半下課了回家還要進行備課,并沒有那么輕松。對此回應,許多家長也表示理解。家長作為“下午三點半”現象的困擾者,首先要支持學校、教師的工作,不能以一己之私去妄加評價,其次在給自己孩子選擇晚托班時要擦亮眼睛,為孩子選擇質量高、負責任的輔導機構,規避安全風險。
四、三點半難題新展望
“彈性離校”是學校制度邁向人性化的進步。隨著現代技術的高速發展,可以將現代技術與“彈性離校”相鏈接。“彈性離校”智能化是南京市玄武區不斷推進的,并且具有一定成效。通過現代技術的運用,彈性離校平臺提供靈活的配置能力,根據不同學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流程進行后臺適應,家長通過手機端簡單操作,幫助孩子報名參加彈性離校。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可以把這種技術運用到彈性離校中來,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更好方便、服務家長。利用現代技術的同時,也可以組織社會資源來更好實現“彈性離校”。通過建立“安心驛站”和“臨時等待區”等,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場所。還可以在社區建立學堂,可以豐富社區文化,同時也可以緩解家長的壓力,保證學生的安全問題。課外輔導在現行趨勢下發展迅速,但是教育機構的專業老師數量有限,很多機構招收兼職的大學生作為學生的輔導老師,輔導機構良莠不齊,很多機構高額的輔導費讓家長倍感壓力。政府機關要加大監管的力度,對課外輔導機構進行規范化,使輔導機構健康發展。實行“彈性離校”,主要還是學校采取相關措施,這離不開教師的作用,一個學校不可能始終安排同一個老師去看護“彈性離校”的學生,所以是教師輪流值班。值班的教師可以在“彈性離校”的時間段進行批改作業或者備課。對于教師增加一部分的工作量要給予一定的補助。但是教師也要加強自身道德素養的建設,在對待“彈性離校”的學生、家長的困難問題上,教師也要做出一定的理解,秉持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彈性離校”離不開教師、學校,更加是解決家長的難題。為了更好的實行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解決學生放學后的安全問題,督促學生在校完成作業和開展課外活動,有效緩解家長的壓力。最重要的還是相關政策的出臺,學校執行政府政策,教師也會順應政府政策,提高教師課后托管的補貼,也會更加認真執行。
為使“三點半難題”能得以有效解決,最重要的還是政府能夠出臺相關的解決政策,現已出臺的“彈性離校”體制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但這一體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要能夠符合各地的實際情況。目前,已有二十多個省份制定了符合各省實際情況的解決措施。就實際而言,課后托管服務還應由學校多擔當,由政府提供財政支持,提高進行課后托管服務的老師們的補貼,把活動內容的選擇權下放到學校,學校再通過學生、家長進行調研摸底,因時因地因校制宜,政府相關部門更應起到規范和監管作用。目前來說,積極采取解決措施的地區在“三點半難題”的解決進程上都有了不小的進展,而那些還未具體實施的地區,對這些地區而言,最關鍵的是根據已有成效的地區的探索經驗來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我們相信經過各行各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之后,“三點半難題”將不再是一個難題!
【參考文獻】
[1]劉志華,張艷玲,康秀平.“三點半難題”解決思路和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9(08):190-191.
[2]周方苗.“三點半難題”的實質及其破解[J].現代教育科學,2018(12):27-31.
[3].破解“課后三點半”難題必須全覆蓋[J].領導決策信息,2018(35):15.
[4]逯海濤. 解好“三點半”難題[N]. 浙江日報,2018-09-05(007).
[5]唐守倫. 解決“三點半難題” 政府要舍得花錢[N]. 中國教育報,2018-04-17(002).
[6]劉宇佳.我國小學“三點半難題”的現狀、問題及治理[J].當代教育論壇,2018(02):16-22.
[7]楊侖. 解決“三點半難題”還要兼顧教育公平[N]. 科技日報,2018-03-13(002).
[8]胡印斌. 破解“三點半難題”需綜合施治[N]. 中國教育報,2018-03-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