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倩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就是運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去開發、塑造和完善人們身心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在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作為素質教育基本內容之一的音樂教育所發揮的作用,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重視。音樂教育中最具廣泛群體參與性、社會性和最為方便普及的教育形式——合唱的教學訓練在校園素質教育中的職能作用日益凸現。
【關鍵詞】合唱藝術;素質教育;高職生
一、合唱在素質教育中普及推廣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為一種尋求共性的演唱形式,合唱藝術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藝術鑒賞能力。由于合唱獨特的組織和表現方式,賦予了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和教育功能,合唱在高職生素質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多種教育功能。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合唱藝術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樹立集體主義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合唱藝術是音樂中的一種高級人聲形式,在高校中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美育形式,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情操的陶冶具有積極作用,是培養當代大學生集體主義、團隊精神,提高藝術創造性和實踐能力最具有操作性的藝術形式。針對高職類學生的特點,合唱藝術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精神品質和意識觀念。因此,合唱藝術在高職類學生的培養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這種藝術更多的是淹沒自己突出集體,是群體藝術的結晶,更是一種最直接可行、最能體現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的素質教育載體。
合唱課教學一直是我國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作為一種集體參與的音樂藝術形式,它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體裁多樣,是實施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通過學習中外不同風格的合唱歌曲,使他們能感受不同的美的表現形式,增強審美感受。學生通過感受作品中語言、音樂、節奏、內涵等整體結合的相互關系,能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得到升華,審美心理得到鍛煉。合唱這種群體藝術,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的良好平臺,讓那些沒有自信的學生在平常的學生中提高自信心。合唱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創造學生上臺演出的機會,這些演出經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訓練學生的自信心和膽量,讓他們敢于表現自己,增強自我的認同感。
由于某些原因,很多高職類院校的合唱藝術教育僅僅局限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歌頌黨歌頌祖國的層面上,采取強制參與的手段。沒有從本質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合唱藝術中來,沒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合唱藝術的樂趣和功能。一些高職院校教學器材設備落后,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學生大多是縣區的畢業生,音樂基本素養比較差,這些因素都是對在高職院校良好開展合唱藝術的局限。沒有把合唱這種群體性的藝術形式真正運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使學生通過這種藝術形式成為參與者、創造者、表演者、提高學生集體協作能力。
二、合唱藝術能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審美能力
合唱課教學一直是我國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作為一種集體參與的音樂藝術形式,它音域寬廣、音色豐富、體裁多樣,是實施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合唱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中外不同風格的合唱歌曲,使他們能感受不同的美的表現形式,增強審美感受;通過對新歌曲的欣賞、試唱,初步感受音樂的風格及表現力,然后在排練、演唱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美,最終將抽象的審美思維上升到豐富的審美想象,達到審美的領悟,激發審美情趣;通過感受作品中語言、音樂、節奏、內涵等整體結合的相互關系,能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得到升華,審美心理得到鍛煉。
三、合唱藝術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鍛煉團隊意識的職能
合唱具有人人可參與的優越性,讓許多喜愛吸引喜愛唱歌的學生,不受音樂基礎的限制而積極參與其中,形成有組織、有目的、有紀律的團體性活動。參與合唱時要求學生注意演唱的兼顧性和可溶性,每個個體都要控制自己的個性,尋找共性,使得整個合唱團隊變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體,成功的合唱需要隊員的共同合作和齊心協力,這有利于每個隊員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提高,使學生明白服從指揮服從集體的道理,形成一種強有力的團隊精神。
在整個合唱過程中,各個聲部要表達相同的感情,合唱群體中的個體必須按照這種統一要求調整自己,經常開展不同形式的合唱比賽,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逐漸形成學生之間加強協作的思想意識與自覺行為,培養學生團體中高度自覺的協調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四、合唱訓練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合唱這種群體藝術,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的良好平臺,讓那些沒有自信的學生在平常的學生中提高自信心。針對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 ,學習動力不足 ,專業思想不穩定 ,自卑心理較重 ,有一定的自卑感 ,生活自理能力弱等這些特點 ,合唱這種形式的群體藝術,更容易被廣大的高職生所接受,它給孤僻自卑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與其他同學頻繁接觸的機會,在這種頻繁的接觸與相互學習、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自卑感會逐漸消除,性格逐漸變得開朗,
合唱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創造學生上臺演出的機會,這些演出經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訓練學生的自信心和膽量,讓他們敢于表現自己,增強自我的認同感。
五、合唱藝術能培養高職學生的自制力和堅韌性
合唱排練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藝術效果,針對演唱上的不足之處需要反復的練習、改正、磨合,這就要求合唱隊員具備高度的自制力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合唱的訓練也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能鍛煉學生堅韌的品質。日常訓練中的磨練,能培養合唱團員為集體目標而努力的高度自制力、自我約束力和堅韌性,特別是在合唱作品中通過學習演唱愛國主義的歌曲更加激發出學生堅韌不拔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會沉浸在演唱時創造出的豪邁而極具震撼的聲音世界中,感受我們中華民族的堅韌之美,從而進入到一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世界中去。
六、合唱藝術有助于高職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社會,離不開和諧的人際關系,離不開合唱藝術的熏陶,合唱學習訓練的過程和合唱比賽的過程,是合唱成員間“零距離”接觸、聆聽、欣賞的過程;合唱藝術會引起學生們愉快的體驗,心情舒暢。由于合唱群體性、組織性、相溶性、藝術性等特點,參與者必須擴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完善自己個性,有意識的去客服自我中心感過強、過于敏感、狂妄自傲、自卑孤僻等不良個性,同時還要更注重共性的尋找,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從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合唱指揮藝術 指揮的美學思維與藝術實踐》.蕭白.上海音樂出版社 2017年版.
[2]《中國當代合唱藝術的多元化發展》.田曉寶.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年版.
[3]《合唱團日常管理手冊》.李軍.中國戲劇出版社.2018年版.
[4]《公共關系與人文素養叢書:合唱藝術》.田曉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