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知識產權保護……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檢察機關將行動進行到底
在去年6月制定出臺《上海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基礎上,近日,上海市檢察機關部署開展2019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檢察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全力為上海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面對暗流涌動的復雜局面,更加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克服困難。
民營經濟長期以來都是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經濟現有結構中,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收入,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仍有優化空間,一些制度性阻礙和隱形門檻需要破除,對民營經濟合法權益的保障也有待加強。
優化營商環境在路上
近年來,中國在保護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真抓實干,先后出臺了多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肯定企業家的貢獻,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提出“三個依法保護”: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依法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提升了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尊榮感。
2018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優化營商環境”進行著重強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之下,各地方也積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企業權益司法保障工作。
改革的成果也非常顯著。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2018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46名。這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中國的最好名次。同時,中國還是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唯一一個進入當年“十大最佳改革者”名單的經濟體。世界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快速有效地改革,讓中國營商環境大幅改善。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上海作為樣本城市,權重達55%。對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埠的沿海城市之一,也一直是中國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一面鏡子。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寄予了厚望。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曾提出,“上海要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努力落實中央的要求。2018年初,上海印發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目標是把上海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城市。
2019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上海市便召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讓企業和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3月13日,上海市改革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上海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計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提出了“25條”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任務。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上海在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等三項上的得分比上年分別提高21.83分、21.5分和11.72分。
司法護航營商環境優化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解除企業家的思想包袱和后顧之憂,是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的最好手段。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以高質量立法保障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8月,最高法院出臺《關于為改善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其中尤其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的甄別糾正工作力度,對于涉企業家產權錯案冤案,要依法及時再審,盡快糾正。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對企業家在生產、經營、融資活動中的創新創業行為,只要不違反刑事法律的規定,不得以犯罪論處。
2018年5月31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張文中案”再審結果公開宣判,最高法終審判決張文中、張偉春、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無罪,原審判決已執行的罰金及追繳的財產,依法予以返還。至此,已經經歷七年牢獄之災,蒙冤十二載的物美創始人張文中得以平反。除了張文中案,格林柯爾系顧雛軍案、江蘇牧羊案等一系列社會關注的、存在重大爭議的涉企案件都得以重審。
對此,張文中表示無比珍貴,并發表公開信稱,“最高法院再審張文中案的意義不僅僅是案件本身,是黨和國家對企業家群體的關注,對企業家精神的弘揚,是改革40年來對企業家創業環境的營造,是推進依法治國的又一個新起點”。正如張文中所言,中國企業家的創業環境有了更多保障,中國法治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2017年12月,最高檢下發《關于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營造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的通知》,提出要為企業家健康成長和事業發展營造寬松法治環境。2018年6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制定出臺了《上海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從聚焦權益保障,堅持公正司法,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法治環境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0條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意見。
今年3月18日,上海市檢察院又召開全市檢察機關電視電話會議,專題部署2019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檢察專項行動,對上海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各項舉措進行再細化,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即:重大涉企案件專項督辦、未進入檢察環節刑事案件專項監督、民事訴訟和執行活動專項監督、金融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企業司法需求專項保障服務、檢察公共服務,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
上海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本才強調,要繼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深刻內涵,按照市委、最高檢部署要求,對總書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再對照、再落實,緊密聯系上海實際,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想新招、出實招,讓檢察保障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有溫度,努力為上海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出更大貢獻。
奉法者強則國強。對企業和企業家而言,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進行高質量立法,提高司法的質量,保障法律執行效力,防止法律濫用,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環境,對于增強企業和企業家的信心和安全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