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貴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190個經濟體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我國的營商指數首次進入了前50名,排名第46名(此排名比2017年的第78位上升了32位)。
營商環境是土壤、空氣、陽光,企業家精神只有在這個環境下才能開花結果,才能把企業做好,把國家的經濟發展好。
首先,到底我們國家現在的營商發展狀況怎么樣?
我們主要還是以世界銀行的報告給大家做一個分析。世行的這份報告選取了北京、上海兩座城市作為樣本來衡量中國的營商環境,其中北京、上海分別擁有45%、55%的權重。把指數加權在一起排序,從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勞動力市場監管,一共是11個商業監管領域來進行分析。
在世行這份報告中關于中國的,注重七個方面,包括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登記財產、跨境貿易等。從這些方面的排名,世界銀行認同我國改革的力度和亮點,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做了很大的創新。這其中,兩個主要的推動力是開辦企業和獲得電力,前者從93位上升到28位、后者從98位躍升到14位;在辦理施工許可證、保護中小投資者等方面,我們盡管提升比較明顯,但是絕對排名還不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三個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還有三個方面沒有涉及,即獲得信貸、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三個領域,我們的排名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盡管絕對排名的變化不大,如信貸從68位降到73位。
第二,我們存在的瓶頸和問題在哪里?從經濟、公共管理角度看,這四個方面我們的問題仍然比較多,一是審批難、審批慢的問題仍有待改善;二是企業稅費負擔比較高,有待降低;三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四是貿易便利水平有待提高。
特別是長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比較大的這一塊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對此,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審批環節要樹公平、壓證照。總書記在跟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上提到怎么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的問題,中央的政策是比較漂亮的,比較科學的,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困難。我們還要很好地去做,特別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怎么提高效率。
二是稅務環節要優流程、減稅費。怎么樣提高辦事的效率,讓企業家的獲得感提升,在好的環境下把企業搞好。
三是融資環節要健體系、穩扶持。西方國家有很多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學習。融資難和融資貴要從兩個方面分析,商業銀行之所以不愿意貸款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果貸給國有企業,作為貸款人,萬一出了問題,責任小一些,如果給民營中小企業貸款,出了問題責任就比較大。
四是貿易環節要怎么樣提升效率。現在我國在出口環節相對來說做得比較好,但進口的費用比較高、手續過程比較長。
另外,還有幾點值得重視:
一是夯實增長基礎。去年底政治局會議有一句話就是要求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我們要實現“中國夢”,要強大,我們GDP增長全球第二,但是我們人均少,所以還是要把經濟工作做好,沒有GDP絕對不行。
二是要遵循增長規律,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產品生產能力的長期上升,靠什么?靠科技創新,靠制度的調整,靠營商環境。
三是推進體制改革。我們要解決四大矛盾:法治和人治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政府和市場的矛盾、集權和分權的矛盾;三個轉型:經濟轉型、政府轉型、社會轉型。正如習總書記強調的,企業發展國家才能強大,現在全球所有大的國家都有一流的企業、一流的品牌,我們的企業家要想著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把產品做成世界一流,而不是賺點錢就移民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