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華
摘 要:低年級寫話教學是孩子作文的起步階段,孩子們都有畏難心理。教師要鼓勵孩子多看書,通過多種渠道激發(fā)孩子的寫話興趣,培養(yǎng)孩子樂說、善寫能力。
關鍵詞:寫話教學;走進生活;寫話欲望;鼓勵為主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但由于農村低年級孩子生活閱歷膚淺,認知水平低下,即使理會圖意也不知如何表達,寫出的話不是沒有生機,就是不知所云,為此他們對寫話產生畏懼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多種渠道為低段孩子搭建寫話平臺,培養(yǎng)他們的寫話興趣,使每個孩子都熱愛寫話,善于表達。
一、書——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是生活的縮影,沒有讀的積累,要寫好作文是不可能的。由于低年級的農村孩子學前識字量少,多半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與他們的溝通方式是方言,即使是普通話,也是不成調的,他們常無法正確描述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大都摻雜著方言或是把方言自譯成“普通話”。由此可見讀書太重要了。作為教師應積極鼓勵孩子多和書打交道。每當一年級上冊學完漢語拼音時我就開始要求孩子閱讀注音讀物(盡量在家長的陪同下完成),每天規(guī)定睡前半小時閱讀,讓讀書成為如同吃飯、游戲一樣愉快的事,并給這個時間段取上好聽的名字“親子閱讀”。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或是上一節(jié)繪本課,這個時間段取名為“書海拾貝”,以此來激發(fā)孩子讀書的積極性。同時在班上開展小小讀書交流會,本著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原則,說說從書中學到了幾個優(yōu)美的詞語,描寫生動的句子,或是用一兩句話說說書的主要內容,討論討論人物個性及自己的體會等。讀書交流開展得有聲有色,孩子們踴躍參與,它不僅使班級充滿“書香”味,還能讓孩子深化對閱讀內容的認識,從而讓孩子更加喜愛讀書,為今后的寫話鋪好路。
二、走進生活,讓孩子有話可寫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并體會著,才能寫出原汁原味的好習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寫作的源泉。身為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可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農村的優(yōu)勢,不拘泥于課堂,帶領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領略田園風光……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受說出來,寫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從而解決了無話可說或是不知從何說起的困難。如在春暖花開之際,我?guī)е⒆訉ふ?、發(fā)現(xiàn)春天,一路上他們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和同學們分享。孩子們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此時的我不失時機地給予指點。你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景物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精彩紛呈。如一位男生這樣說道:“我看到了一望無邊的油菜田,那一棵棵油菜就像一位位穿著金黃金黃盔甲的士兵守護著春天?!倍晃慌鷧s說道:“一望無邊的油菜花像給大地媽媽鋪上了一條金黃的地毯,油菜花的腳下開滿了紫瑩瑩的小花,就像給地毯繡上了花邊?!蔽蚁胫灰覀兛蠟楹⒆訝I造一方空間,他們就會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賦予大自然生命力。
三、情境,激發(fā)寫話欲望
低年級孩子求知欲、表現(xiàn)欲強,單靠教材上的內容是滿足不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欲望的,教師可以打破常規(guī)走出教材,通過多種形式引起說話、寫話的話題。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也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教師若能將說寫話融入游戲當中,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盡興。如,紙條里的秘密“句子大觀園”游戲,我將孩子們分成四組,分別在紙條里寫上時間、地點、人物和干什么,然后每組隨機抽取一名同學上臺組成句子,臺下同學仔細觀察大家的動作、神態(tài)加以表達。有位同學這樣寫道:好戲還在后頭呢,當大家聽到“凌晨兩點,小貓在河面上上課?!边@個句子時,你瞧,素妍同學捧腹大笑,林潮同學笑得直拍桌子,恣意同學笑得直捂肚子,眼淚都流出來……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笑聲仿佛要沖破屋頂沖向天空。
四、鼓勵為主,多就少改
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低年級的孩子正處于作文的起步階段,他們說不清楚,用詞不當或前言不搭后語是難免的,教師不應急于打斷孩子的思路及時糾正,而是耐心傾聽,通過目光、表情或語言,適時、真誠地給予鼓勵,也可以引導他們重新觀察,盡量給孩子提供再發(fā)言的機會。對于孩子所寫的話教師要努力捕捉閃光點,哪怕是一個準確的字眼、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乃至一個生動的句子都不應放過。在批改的過程中教師用上不同的符號告訴孩子這個地方寫得好,然后加上精妙的評語來激勵孩子。如:你終于把話寫清楚了,再努力努力,你將會寫得更棒。又如:你把春天寫得像一幅畫,真不愧為咱班的小作家,瞧,大作家正在沖你微笑呢!
五、搭建平臺,體驗成功樂趣
1.在班上定期開展讀評課,讓孩子在講臺上大聲朗讀自己的寫話內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隨意請他們評議,教師及時點撥。還可以讓他們互相閱讀進行點評,再加以修改。這些讀評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傾聽與評價能力,又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之處。
2.在班上開設“苗苗佳作”粘貼寫得好的內容,并收入“成長的足跡”匯編,從二年級到三年級每學期我都會將寫得好的作品打印,配上插圖,裝訂成冊,做到人手一冊與同學或家長一起分享,頒發(fā)本學期最佳“小作家”獎。孩子們在體驗小作家的驚喜和樂趣過程中,點燃寫話熱情,激活創(chuàng)造性思維。
農村小學寫話教學雖棘手,但我想只要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就能有效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欲望和寫話興趣,培養(yǎng)孩子“樂說”“善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巒.《語文課程標準》關注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J].小學語文教學,2001(6).
[2]顧冬梅.低年級小學生寫話能力培養(yǎng)初探[D].蘇州大學,20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