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
摘 要:從提高教師接受新技術的思想認識、合理取舍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課程資源整合等五個方面,思考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問題。
關鍵詞:電子白板;教學實踐;應用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學校硬件環境和教學設備得到極大改善,交互式電子白板也普遍運用到了學校的課堂教學當中。如何正確運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的問題。
一、提高教師接受新技術的思想認識
交互式電子白板就如一個巨大的電腦觸摸屏,在繼承了傳統黑板的所有功能基礎上,綜合了多種時下流行的多媒體制作程序的能力,集多種軟件優點于一身,極大地方便了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境,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交互式電子白板進入教室讓課堂教學真正“動”了起來,這是教育的一個重大變革。教師作為新課堂改革的主力軍,應當積極踐行,成為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代表的新技術的使用者、推廣者。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強化學習,學習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學以致用,真正地發揮好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
二、合理取舍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前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是教學輔助工具,不是必備工具,所要講授的這節課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作用有多大,有無必要選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進行授課;二是在眾多的教學輔助工具中,教師如果選擇了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那么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合理設計好在哪幾個知識點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幾種功能輔助教學,解決好呈現方式、呈現時間、預設效果等問題。切忌把整堂課演變成為無重點的大容量視頻演示。
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普通心理學認為,認知過程中人腦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性質及關系過程。教師應根據認知規律合理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避免轟炸式的滿堂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節省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手工勞動,但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切實把握好課件的播放速度,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重點問題的思考和理解,不能只是以視頻呈現的方式呈現知識點,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認知的初級階段,造成似懂非懂,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看客”。注意對學生創新和探究思維的培養,不能因為白板教學的展示,造成學生“吃現成,等食吃”的不良習慣,加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品質和積極性以及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交互式電子白板易學易用,教師可因勢利導,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向學生展示一些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功能,鼓勵學生參加課堂教學互動。一是鼓勵學生結合他們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協助教師設計課堂教學中所需的資源;二是引導學生不斷往返于桌椅和交互式電子白板之間,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面向全班展示小組的成果,教師在簡練的串聯詞中輕松完成教學;三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統計功能、投票功能,教師可以用教學平臺出題,也可以采用口頭或黑板的形式出題,學生則通過按表決器來回答,電腦馬上能呈現統計結果,這樣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四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滿足學生課后再次學習的需要。
五、開展課程資源整合
交互式電子白板功能很強大,優勢很明顯,但不代表用了白板,教學就會取得成功。教師應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交互和呈現功能,有效整合課程資源,達到揚長避短、服務教學的目的。教學實踐中有三個方面的整合需要考慮:一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育信息資源,如文本、聲頻、音頻、圖片等;二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本身不同功能的整合搭配,如拖拉、書寫、放大、屏幕遮蔽、聚光燈等;三是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同功能與第三方軟件或平臺的組合,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Mp-Lab、Moodle等。整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整合應該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并設計好,特別是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同功能與傳統優秀教學方式的有效整合,更應該設計好。
參考文獻:
[1]仇立崗.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
[2]劉衛平.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的教學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15).
[3]胡航,王超,龐明俊.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案例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3(1).
[4]周健.試論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與推廣策略[J].時代教育,2013(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