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雪
摘 要:語文課程一直是教育體系中的課程,小學語文課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主要分析在當前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創新思維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現階段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課堂中,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課本知識,綜合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以此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在創新教學的方法下,愉快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和學生都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尺,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采用“傳授式”的教學方法,即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也無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不能將知識舉一反三地進行理解,就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知識根據書本知識進行單一的教學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無法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且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1.采用創新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階段,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教學課堂的需求,也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簡單的課本知識講解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方法之一就是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觀察,都是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并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師應該在教學課堂中引入創新的教學模式,讓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新鮮有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語文的真正意義,進而積極地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取自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比較貪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游戲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游戲中的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利用游戲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和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學生的思維也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3.在小學問教學課堂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前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還不太習慣創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少與學生互動,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不敢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就比較膚淺,無法體會語文課文背后的真正意義。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講講,提出疑問并不是不尊重教師,也不是一件不好的行為,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只是對這個知識點沒有完全理解,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與教師討論交流,增加自己的見識,也可以更好地鑒賞品評文章,只有提出問題,才能主動思考,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探討、多交流,幫助學生深入探究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育與創新相輔相成,教師和學生只有在語文課堂中不斷創新和探索,才能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利用創新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語文教學,以此來達到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季建欣.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1):259.
[2]黃丹.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5):165.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