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賽麗
摘 要:后進生是一個班級的特殊群體,教師的關愛對于他們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要尤為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將其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性地給予他們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以關愛、重視的態度溫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積極快樂地成長。以小學后進生為主體,探討德育中給予后進生關愛的方法,以期這種關愛和尊重能夠溫暖他們的心靈。
關鍵詞:德育;愛;后進生;心靈
在德育中,后進生的轉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學的目標不僅包含基礎教材知識的教學,還包含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通常后進生都是指學習成績較差或者是道德品質存在問題的學生,由于這種原因,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他們的存在,優秀的學生可能也會存在異樣的眼光,這更加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德育中,教師要關注他們的成長,用愛點亮希望,溫暖他們的心靈,重視他們人格的培養,讓他們找到自信,健康成長。
一、尊重人格,保護自尊心
尊重是每一位學生和教師友好相處的重要橋梁,尤其是小學生,這個階段他們特別希望受到尊重和關注,這是他們積極努力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有教育家也曾明確指出“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在教師的尊重下,學生能夠感受到友好,對教師產生信任,他們同樣會給予教師尊重,在現代化的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平等的關系才更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學生本就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他們具有獨立的人格,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多樣化的人格發展,不應區別對待,要充分引導每一位后進生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
如果在小學階段,后進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有的愈發不聽管教,與教師對立;有的會產生負面情緒,極度自卑;有的會從此疏遠集體,逃離學校。這些現象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受到一般平等的尊重,缺少教師的關愛,其心靈受到了創傷,無法獲得健康的成長環境。所以在德育中要將后進生的轉化作為重點工作,教師要給予他們最基本的尊重,用平等、民主的方式對待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于他們存在的問題不要當眾揭穿,而是私下與他們耐心交談,給他們期望和重視。同時避免出現訓斥和冷嘲熱諷的行為,小學生特別會將這種事情放在心上,進而產生自卑心理,要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特征,用關愛消除他們的“心理防線”,在師生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梁。
二、經常鼓勵,激發上進心
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有的學生成績在一個階段較差,但是他背后卻有不引人注目的優點,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避免以單一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走進學生,經常和后進生溝通、交流,從而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無論是教學中,還是平時的活動和作業上,教師要選擇性地用積極的語言去鼓勵學生,讓他們將優點發揚光大。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的批評和鼓勵都很敏感,無數次的批評可能會讓他們從此畏懼一門學科,討厭上學。所以德育中,教師要融入鼓勵的語言,對課堂上后進生舉手發言要加以鼓勵;品德上有好的表現要給予贊揚,激勵他們繼續保持;學習上取得了一點進步要及時表揚,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綜合來說,對于后進生的轉化中,教師一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而且也要和他們的父母交流,引導父母也同樣給予他們關心和鼓勵。另外,發現他們的優點,對于小小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做出正面的疏導,用實際的關愛來溫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主動去努力。
三、集體幫助,樹立自信心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或者是一些較為優秀的學生往往將后進生定義為“壞學生”,認為他們沒有一個良好的成績和品德,會影響班級榮譽,所以基本忽視了他們的存在,很少關心他們,這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作為集體的一部分后進生可能因為這些原因逐漸疏離集體,從而產生不良心理。所以教師要注重這一現象,采用合理的方式讓他們融入集體,和集體一起進步。首先,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組織集體中的所有人,發揮集體的作用,為后進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共同給予后進生關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后進生參與,在愉悅快樂的活動中,讓他們展示自我,表現才能,從而贏得表揚,獲取自信心。
在現代化教學中,學生的人格培養至關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品德和思想對今后個人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后進生也是教育的主體部分,盡管他們在某方面存在問題,但是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優點,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重視,將后進生的轉化作為德育的重要工作。在日常的教學中尊重他們,經常給予鼓勵和幫助,以愛溫暖后進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李雪萍.讓后進生感覺到愛的溫暖[J].未來英才,2015(2):203.
[2]周靜,王菊.愛讓后進生揚帆[J].新課程(上),2014(5).
[3]陳義.讓愛溫暖后進生的心靈[J].中華少年,2017(33):276-27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