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軍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基礎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認知和理解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和研究,加強對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方法引導,促使閱讀教學真正地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教育;農村教學;語文閱讀;教學措施
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說明閱讀的重要性,由于農村小學生教育環境的局限性,教學資源相對比較落后,網絡資源覆蓋面積小,使得農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學習資源是特別有限的,而閱讀是唯一打開農村學生視野的方法。農村教師需要合理利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來加強學生的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整體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農村小學生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目前,農村小學高年級實施閱讀教學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重重困境。影響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原因有:一是受環境的影響,農村小學還沒有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許多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不高。盡管學校開展了讀書系列活動,但仍有部分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囫圇吞棗,閱讀時走馬觀花,有時間看電視、玩,卻很少花費時間看課外書,未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二是閱讀的資源有限,學校圖書資料欠缺,大多數農村小學生買不起豐富的課外閱讀書,讀書資源非常短缺;三是家長缺乏讀書意識,認為學會課本上的就足夠了,讀書都是學校的事。要改變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目前這種課外閱讀的現狀,最根本的就是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二、農村小學生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嘗試
(一)積極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由于一部分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無法有效地融入閱讀環境之中。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閱讀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輕松的閱讀氛圍,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并使興奮點得以延伸于閱讀之中,使他們樂于閱讀,善于閱讀。學生逐漸就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說話、習作中,他們得到了沉甸甸的生活感,獲得成功的體驗后,就會喜歡上閱讀。
(二)開展課堂閱讀活動,督促學生高效閱讀
由于學生的年紀尚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等原因,導致無法真正實現自主閱讀。這就需要教師使用一定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課前組織學生進行美文分享,要求分享者表明分享的原因。在分享完成后,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想所感。這樣的課堂閱讀活動,就是在打造豐富課堂內容的情況下,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對促進課外閱讀非常重要。基本的閱讀方法有:
1.指導學生利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方法主要有:(1)讀文章,知概要。(2)查字詞,釋文意。(3)劃句段,抓重點。(4)善積累,好動筆。(5)多背誦,勤思索。
2.有選擇性地開展與學習有關的閱讀內容,以便學以致用。
3.采用“抓重點”,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熟讀精思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逐漸養成認真閱讀的良好習慣。
4.對于篇幅較長的文段,可采用“瀏覽法”“跳讀法”等。
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性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等特點,選擇并使用合適而巧妙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快樂的閱讀心態,重視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學好語文。
(四)布置課后閱讀作業,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由于農村小學教育環境與城區學校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知識的接觸最多的地方就是在學校,布置相應的閱讀練習是完全有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新穎的閱讀作業,達到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對于學生的讀書心得,教師須進行細致的批改,進而提高學生完成閱讀作業的積極性。這樣的方式,就是在尊重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培養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思考的好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對學生閱讀方面的教育。農村語文教師需要在現有的環境條件下,改善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的現狀,不但要保證學生有書可讀,而且教師還要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好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進行閱讀,并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建剛.為孩子撐起閱讀的美麗蒼穹:淺談加強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幾點嘗試[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4):70-71.
[2]茅玲燕.和孩子一起演繹書香的美麗:小學一年級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幾點嘗試[J].生活教育,2012(20).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2018年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項號:[2018]PLZ029。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