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釗
摘 要:主要以小學數學課教學中的總復習指導建議探尋為重點闡述,結合當下總復習需求為主要依據,從數學基礎概念知識整合、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總復習的運作效率,旨意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數學;總復習;計算能力;知識整合
小學總復習是后沖刺階段的重要環節,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層次具有積極作用,是對學過的數學知識的復習和總結,將數學知識升華為自身的知識和體系,整合起來綜合理解和學習。要在小學六年級階段做好數學復習工作,有效地將所有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一、數學基礎概念知識整合
數學復習階段,教師要將所學過的數學概念知識總結起來,逐漸尋找到數學知識間的關系,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在整理數學知識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復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自主理順知識,腦海中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復習中善于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點框架,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數學脈絡。現在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因為概念知識掌握不全面,基礎知識不夠牢固,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會因為知識聯系不到位無法解決問題,因為現在數學知識比較零散,學生在學習中不知道如何將概念知識結合起來,使得數學知識之間缺少橫向和縱向聯系,知識并沒有構成整體。所以,在六年級數學復習階段,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能夠重視對數學概念知識的整合和總結,努力尋找到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使所有數學知識能夠形成一個共同體。
例如,在復習人教版“數的認識”時,數的認識方面的知識比較零散,知識不夠詳細和具體,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從數分類、性質、比較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總結和整合,對應不同的總結知識點為學生數學練習題,針對學生容易錯誤的地方進行反復練習,使得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對數有整體的掌握和了解,根據復習資料和總結內容進行針對性練習[1]。逐步加深學生對數的認識和掌握,提升學生對數學其他方面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使得學生復習更有效果。
二、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一)訓練學生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日常復習階段要注重學生口算訓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口算能力和意識。在復習階段要注重練習學生口算、加減法、乘除法和小數計算等,不斷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在實際復習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口算練習訓練活動,比如:針對人教版中內容進行口算復習時,教師可以舉行口算競賽、聽算、視算等多種方式進行,在保障學生計算準確性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提升數學口算復習質量。
(二)訓練學生的筆算能力
計算主要是針對數學計算中的法則進行的,是進行計算的主要內容,在筆算時要培養學生能夠快速運用簡便算法進行計算,掌握計算的基本性質,有效掌握計算的基礎技巧,在實際計算中有效運用,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數學計算的簡便算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準確性和正確性[2]。例如:在復習人教版中分數加減法時,計算時往往會因為通分公分母不正確導致失誤,在分數乘除法計算時,因為約分不正確導致錯誤,分數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等,出現這些錯誤是因為計算練習不足導致的,因此教師在復習階段要加強學生對分數計算的練習等,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具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教師在復習階段要善于將同一類型的數學題總結在一起,引導學生能夠在反復解決問題中總結規律,使得學生能夠在解題中掌握基礎步驟和解題思路,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分類為學生提供應用題,使得學生能夠在解題中掌握題目的規律和思路,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復習人教整數應用題時,要將其分為簡單應用題、中等應用題、復雜應用題等不同類型進行復習,那些基本的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樣的問題做為簡單應用題進行練習,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可以歸為中等應用題類型,那些幾倍關系的問題則為復雜型的應用題。通過分類發現簡單類型的應用題又可以分為不同類型,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基本相同。教師要針對不同類型進行練習,引導學生能夠在解決中總結思路和方法,發現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想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復習階段要善于總結知識點,將所有學過的相關知識點結合在一起進行復習,針對同一類型的數學知識進行專門練習。在復習中要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和筆算能力,避免學生在計算方面丟失分數,不斷提升小學六年級總復習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慶志.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法指導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5(2):6.
[2]牛永剛.小學數學六年級總復習課的教學策略[J].甘肅教育,2017(16):8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