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云
摘 要: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動性,并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模式和思考能力,把數學教學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動性;探討
在教學中,數學這門學科,無論是從思維模式上,還是從邏輯推理上,都有別于其他學科,在難度上也略高于其他學科。新課程標準的提出,為數學教師今后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教學方向,也為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課堂的教學主體不但發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需要盡快更新。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變成了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為輔助者和引導者的新型教學課堂。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也使廣大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更多地從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角度考慮,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是本文我們主要闡述和探討的問題。
一、小學生實際情況分析
小學生大多是活潑好動的,正是由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這種性格特點和認知水平,決定了小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時,鑒于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的較強理論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導方向,因為小學生一旦發現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就難免會產生抵觸和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對數學的學習效果。
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狀況分析
舊的教學體制影響下,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自主性學習特點的體現,數學課堂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弊端一: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長期的教學模式,使教師形成了在課堂教學上以自我為中心,把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和老師所知道并理解的觀點和內容一并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也養成了坐等其成、懶于思考的不良學習習慣,對所學知識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囫圇吞棗。嚴重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探究性,更談不上學習興趣和樂趣所在。因此,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上都感到困難和吃力。
弊端二: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滯后
教師教學方法的落后,體現在整個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以一種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課,教學方式陳舊單一,課堂死氣沉沉,無法激起學生聽課興趣,沒有任何吸引力而言。小學生本來自制性和自律性就差,這樣很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或交頭接耳,既影響了學生自己的聽課效率,也影響了老師的授課心情。
三、新課程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動性的策略
1.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
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以全新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小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的教學理念為目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能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模式,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數學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充分完美地體現出來,從而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
2.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增加數學課堂的生動性
情境教學法、提問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式學習法等,都為我們現在的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提供了依據和有效保障。一堂生動的數學課,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會把學生帶入一個知識的樂園和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數學世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被強烈地激發出來。而且由于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理念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他們會隨著教師的引導,積極思考,獨立探索,讓自己在神奇的數學知識海洋中最終找到并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3.數學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樹立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實施,尤其強調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數學教師怎樣把課堂還給學生,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需要我們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有的教師會認為,小學生年齡小,性格特點又活潑好動,再加上有些小學生的自律性較差,如果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會不會影響到他們掌握和接受知識,如果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良好的課堂紀律也會無法保證。其實教師的這些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這是一個教學理念從舊到新的轉變過程,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內容,明白樹立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在教師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者和引導者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習,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模式,挖掘自身學習潛能,并隨著老師的點撥和指引,一步步完成數學公式的推理過程。
所以數學教師大可不必擔心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會失去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只要有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只會從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積極性,并使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并為他們最終學會學習、積極地探索數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