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玲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授課,對提升小學教學質量、推進小學教學改革有著重要作用。論述了分層教學的內涵和特點,并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途徑。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分層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認知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堅持以生為本,注重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看重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態度、情感和價值取向,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學的創新。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解讀
分層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按照高、中、低進行分組,針對同一組或同一類型的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分層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分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學習潛能和學習習慣等將水平相近的群體劃分為一個層次,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因此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性格、智力以及家庭氛圍等,分層時做到心中有數即可,不能對學生公開。當然分層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要根據一定時間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情況及時對分層做出動態調整[1]。
二、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科學分層是關鍵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展現出的能力和潛力將學生分成三層:第一層是頭腦靈活,認知水平較高,基礎知識較為牢固,學習態度比較端正的高水平學生;第二層是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但是思維不夠活躍,舉一反三能力不足的中等水平學生;第三層是基礎知識不牢固,解題能力較低的低水平學生。具體的分層方法包括摸底測驗、課堂提問和追蹤觀察等。
(二)教學目標要分層
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層之后,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首先,對高、中、低三層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設定教學目標。
第一層學生的教學目標在于鍛煉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增強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層學生則是鞏固基礎知識,增加拓展思維訓練;第三層學生是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2]。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如,高水平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成績整體要達到90分以上,中等水平學生成績在75~85分之間,后進生的學生基本及格,或者達到70分左右。
(三)輔導學生要分層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對教材知識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
如,四則混合運算,高水平學生能很快掌握運算規則并利用規則進行解題,但水平一般的學生則需要教師詳細講解帶括號、不帶括號的四則運算規則,再通過課堂提問、練習等幫助他們鞏固記憶,加深對規則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課堂輔導上,教師要根據學情不同進行針對性設計。
(四)課堂提問要分層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課堂提問為主,由于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主要以直觀性邏輯為主,因此學習部分抽象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思考的有效方式。
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分層教學對問題的難度、重點和提問方式進行區分設計。
如,長方形周長這節知識點,教師可以設置從易到難的問題。首先,拿出長方形教具讓學生觀察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這個問題通過直接觀察就可以得出,教師的提問對象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得出長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接著教師讓學生用軟尺量長方形的四條邊長,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記錄和對比,總結出長方形兩條對邊長度相等的規律。
那么根據長方形的周長概念,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那么這個等式可不可以進行簡化呢?
根據學過的知識,高水平學生很容易歸納出,長方形周長=(長+寬)×2。
除了問題難易程度的不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更要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感需求。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出現不自信、自卑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注重對他們的鼓勵和表揚,以激發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為主;中等成績的學生主要以激勵和啟發為主,教師要注重他們在思考問題時的靈光一閃;高水平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當關注的是他們思考的嚴密性和全面性,同時也包括他們利用文本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提升。
(五)評價和考查要分層
首先,在考試內容上,教師要綜合設定難易程度不同的題目在整體成績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小學數學的大部分知識來自教材,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對文本知識的考查,基礎知識占整體分值的70%,另外,教師可以設置一部分高于教材的難題,難易程度設定為難、中和易三個階段,總體分值為30%。
其次,在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中,教師不能單純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應當關注學生在小組活動和討論中的表現,綜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給予適當評價,降低成績在學生評價中的比重。
總之,分層教學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學習中收獲成就感,這種愉快的學習體驗能拉近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在小學數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學生學情和認知能力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提問和課后評價等方面展開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在自身水平的基礎上都能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1):26.
[2]王風順.探討小學數學中分層教學的運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7(11):8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