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金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繁瑣性和抽象性,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應營造出快樂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將生活情境應用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使小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數學知識,并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分析了小學數學運用生活情境法教學的重要作用,并對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究,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方法
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重要學科,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導致了小學數學課堂十分枯燥乏味,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很難產生濃厚的興趣。將生活情境應用到小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小學數學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樣,還能提高小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使小學生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生活情境應用到教學之中,可以使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變得更加直觀,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容易。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積極與學生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避免了學生上課溜號、講話以及走神等現象的出現,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二)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培養。數學不只是數字方面的知識,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也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根據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應注重總結所遇到的數學知識,并將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教學之中,進行情境創設。使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所學的數學知識,再經過教師的引導,使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可以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統計”內容時,可以將生活中買水果的情景引入教學課堂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模擬消費者和商家,模擬消費者的學生需要統計自己所要買的水果的品種以及數量,進而計算出所需錢數。而模擬商家的學生需要統計賣出了多少水果以及所得利潤。通過這種生活情境的引入,可以加深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并且能使學生認識到“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通過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相關的數學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小學加減法運算教學時,對于“18+49”的計算方法,如果按照傳統的運算方法,學生計算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18+49”改為“18+50-1”。對于其中的“-1”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困難,針對這點,教師可在教學課堂中引入找零錢的生活情景模式,使這種抽象的算式修正變得更加直觀、易懂,幫助小學生明白這種算式修正的作用,也能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提升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理論來源于實踐,數學知識也來源于生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應著重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引用到教學課堂之中,然后引導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將這些問題解決,鍛煉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米和分米》時,可以應用兩把尺子,分別為一米和一分米,利用這兩把尺子向學生展示十分米等于一米,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米與分米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使米和分米之間抽象的換算關系變得直觀易懂,進而幫助小學生提升實踐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將生活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可以使小學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也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認識到數學知識對現實生活的作用,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俊杰.淺談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學周刊,2017(9):212-213.
[2]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69-17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