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輝
摘 要:目前來說,啟蒙性質的基礎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目標。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日后形成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然而,小學的語文課程是比較基礎的語言類課程,能夠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同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促進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還可以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進行優化。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加入道德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方法;探討
一、前言
小學語文是屬于基礎性的教學,主要對學生的寫字、閱讀以及寫作進行教育,這對于孩子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但是,就目前來說,對于語文教學,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沒有采取很高的重視程度,只是一味關注著成績,這就使得語文教育無法體現出自身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做出及時的調整,對小學語文的教育進行改革,將道德教育融入語文教育當中。
二、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時存在的障礙
1.過度重視考試成績
目前,家長只是一味地重視孩子的成績,小學語文成績比較好的話,可以有很大幾率進一所好的初中。因此,很多教師并沒有重視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語文是非常重要的課程,但是從一開始相關的老師和家長并沒有重視道德教育,只是一味地重視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只是為了追求升學率。
2.對于德育的理解以及重要性理解不夠
目前來說,我國的考試制度決定了目前的現狀,學生會依靠學習成績來獲得更好的發展。并且,目前我國還處于經濟發展的初期,再加上我們并沒有重視道德教育,就導致了學生、老師和家長并沒有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這樣的教育現狀導致我國教育出了很多高智商的人才,但是普遍缺乏道德教育。這樣的話,我們無法從道德方面來促進我國思想的進步。
三、促進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
1.選用德才兼備的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育
教育主要就是起到引導的作用,目的就是為了將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向正確的道路引導。但是針對小學教育來說,小學生沒有形成人生觀,教師的思想行為可以對學生的思維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2]。因此,這就對老師的道德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如果因為學生犯了一些小錯誤就體罰了學生,不僅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上的傷害,并且久而久之,學生會認為體罰學生是理所當然了,如果以后學生成為教師,就會認為體罰學生是正常的,會造成嚴重的不良教育后果。因此,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所以我們應多加重視教育人格的培養。
2.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要用到很多資料與素材,因此,我們可以將一些活動或游戲等元素融入教材或課本中,有效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動性、好奇性與好玩性,所以我們可以將一些具有德育性質的小游戲融入語文課堂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也格外鐘愛故事類的課外書,這類書對他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其行為、思維能夠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在故事類教育中滲入德育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道德素質,這些舉措是非常有利于語文教學的,另外也可以將德育融入寫作、識字等課程教育之中,其實方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于心急,德育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過程,要始終堅持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3.采取激勵措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3]
相對來說,語文課堂是比較枯燥的,這也使得很多學生的聽課樂趣較低,因此教師在語文教育中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小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常見的獎勵教學法,以具體教學內容說明。比如,在對《坐井觀天》進行講解時,老師可以采取自愿式教學,讓學生自愿閱讀喜歡的段落,以激勵的形式讓學生評價青蛙的想法,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老師舉一反三,從生活中尋找案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讓學生明白不能和青蛙一樣,不思進取、眼光狹隘,達到激勵作用。或者對《狼牙山五壯士》進行講解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細致地認識到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其民族情懷,讓其知道成為勇敢堅強的人的重要意義。
四、總結
將德育滲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的日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不斷創新、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站在社會進步的角度,促進思想文明的發展。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國家實力與經濟發展速度都在不斷提升,但是如何同步提高國民道德素養卻是當今的重大話題之一,其中,小學教育是根本,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文化教育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逐漸將德育融入語文教育中,在潛移默化中對小學生進行德育。
參考文獻:
[1]張子康.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分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0):16.
[2]陶麗.小學語文課堂德育的滲透[J].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18(2):79.
[3]盧建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讓德育走進新課堂[J].中外交流,2018(11):22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