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婷
摘 要:近年來,隨著歷史學界的科技發展,對歷史的文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對于歷史檔案的研究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歷史檔案記錄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的人文記錄,對于研究歷史各方面的文化是很有幫助的。從另一方面來說,歷史檔案在研究中的原始價值、準確程度、社會地位等優點也是其他研究方式無法達到的。
關鍵詞:歷史檔案;歷史研究;研究價值;建設策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唯一還存在的國家,遺留下來的歷史檔案非常豐富,是五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回憶。一般來說,歷史檔案主要是指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史,所發揮的主要作用是面對歷史過往,只對當代社會問題所能得到的解決方法,更好的去維護現下社會。歷史檔案對于國家建設有著獨特的研究價值,因此大力開發歷史檔案,重視歷史檔案的新生意義,是我們共同的職責。
1 “歷史檔案文獻數據中心”的界定
“歷史檔案文獻數據中心”作為一個綜合性的信息網絡平臺,主要為檔案用戶提供各種文獻資料。由國家檔案局管理,把散留在各地的歷史檔案資料進行網絡統一管理,而統一管理主要針對的是中央、省和市,這三級歷史文獻的動態管理。歷史檔案文獻資料所包含的主要是國內現有的所有明清和明清之前的文獻、還有民國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獻。歷史檔案的價值是為了展現過去全部歷史的總體特征,幫助檔案用戶更便利的查詢到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獻,輔助研究。
2 歷史檔案建設的難點
2.1 我國缺乏歷史檔案普查數據
在國外,一般的發達國家對于本國歷史文化的保存工作都很重視,而我國大型的全國性普查只是關于人口、經濟和古建筑方面,歷史檔案并沒有進行過全國性的調查研究,檔案局也沒有給予關注。歷史檔案的普查數據8可以直白的反應出歷史檔案的具體問題,有助于歷史檔案的文化搶救和文獻保護,也是歷史檔案數據化網絡管理的根本,對于建設全面完整的歷史檔案數據中心有重要作用。
2.2 我國缺乏健全的目錄體系
目前國內的歷史檔案目錄建設良莠不齊,收集上報工作有難度。在上一世紀初,我國已有明清檔案、民國檔案和革命歷史檔案三大目錄中心,他們的檔案數據來源主要是一二級城市的檔案研究館和各省的綜合歷史文獻研究館。這幾年來,雖然取得一些小成果,但還是沒有全面的歷史檔案管理,而且明清檔案數據較少,保管集中,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所涉及,民國檔案含有大量因沒有整理直接報送的文獻目錄,并且在偏遠地區還有大量未經文字翻譯的文獻資料,還有很多遺留在海外的文獻檔案。目錄的報送總的來說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
2.3 歷史檔案數字化標準暫且無法跟進、統一
我國從1985年才開始正式的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相對來說,起步較晚但由于編制的過程急速,檔案標準就沒有太規范,現下的目錄標準缺乏研究性和系統性。這種現象嚴重危害到歷史檔案的建立,歷史檔案數字化的落后,無法隨現代技術發展,沒有全國性統一的管理軟件,使得統一步驟繁瑣復雜,嚴重影響到數據錄入。
3 歷史檔案開放利用策略的調整
歷史檔案的開發建設和其他的檔案建設不同,歷史檔案建設看重的更多的是過去歷史時期的探索和現下社會情況下的文化價值和社會的感受。因此在歷史檔案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必須把社會的新狀態融入到歷史文化建設檔案中,舉一反三得到更優的效果。以下從幾方面探討了歷史檔案的建設。
1)在傳統的開發領域,需要把歷史檔案從宏觀轉向微觀管理,歷史檔案的研究領域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家層次,要逐漸囊括人文生活,對民族、社會和團體變化有要求,達到以人為本的檔案管理,更重要的是歷史經驗對于現下社會的幫助,這就要求工作人員的角色轉變,要求發表適當的檔案政策法規,積極的宣傳歷史檔案的建設作用,讓群眾意識到檔案文化的重要性,引導社會力量的加入積極推進檔案編著,讓社會各界為歷史檔案建設出一份力。
2)改變開放體制。把歷史檔案管理與社會各界相結合,把過去的歷史變成當下社會的產物。雖然我國的法制建設一直在進步,但是檔案管理弊端卻一直都存在,并沒有合適的政策方案,新時代的歷史檔案管理應該是多重化的,結合社會各界人們的需求,推出不同的開放方式,滿足大眾的瀏覽需求,不能只是把辛苦整理出來的文獻資料,國家寶藏藏在暗無天日的格子里。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建設,真正的為人民服務。可以和文博機構合作,保存豐富的文化遺產,二者的作用都是保留歷史檔案,但與旅游結合,既能獲得經濟效益,還能讓大眾感受到檔案的意義,并且歷史檔案的社會地位也重新站在人們面前。其次,現下新媒體的發展異常發達,檔案管理人員可以和新媒體合作,比如類似國家寶藏的節目,讓人們感受到國家文化的震撼,節目展出,書籍報刊的出版都可以幫助歷史檔案的開放建設,而且還能以新穎的瀏覽方式吸引到新青年的關注,把古板的文字變為跳躍的畫面展現給新青年。另外,和社會團體組織合作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多方面的展示文獻資料的面貌。為組成我國文化事業出一份力
3)轉變開放方式,注重開放歷史檔案的數字化。歷史檔案是一個時期的縮影,留下的不僅僅是過去,很多的是寶貴的信息文化財富。但目前歷史檔案的比重小,很多反映了人們生活的文獻資料都散落在各地,沒有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大部分的歷史檔案都是封閉保存的,不能向大眾展示,即便是有檔案,人們也無法觀看。因此,在新時代的市場管理體制下,隨著人們的文化水平日益增加,需要在封閉管理方面做很大改變,讓大眾了解到文獻資料的存在和研究意義。首先,轉變檔案館的開放策略,歷史檔案館的開放手續較多且程序繁瑣,而且瀏覽方法太單一,審查的程序也非常嚴格,雖然是正常的步驟,但是讓需要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放滯后的保守思想嚴重妨礙了歷史檔案的發展道路。檔案館應當明確給出開放時間和地點,適當的舉行全面開放活動,讓檔案文獻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感受到歷史檔案的力量,同時從歷史檔案中感受到國家的力量對于國計民生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感受到人民的文化生活的變化,提升公民的文化素養,滿足新時期的文化需求。另外,還要改變傳統檔案的錄入方式,隨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數字化管理,歷史檔案的編著本身就是為了社會的發展,所以,檔案館的存在也是為了服務人民,數字化的管理對于人們現在的生活更加便利,而且更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于文獻資料得保存也有很大幫助。數字化的檔案觀看,能讓人們隨時隨地瀏覽文獻資料,適應社會的進步。
4 結語
總的來說,開發歷史檔案建設是檔案管理的全面資源數據管理狀態,對于數據資源種類有很大意義,不僅完善了數據管理結構,還創新了新的工作管理機制,有助于對外的文化交流。歷史檔案的建設迫在眉睫,必須加強檔案資源的建設力度,團結一致共同保留民族的歷史回憶,為未來的國家發展出一份力,對建設美麗的中國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葛成芬,皇甫銘.關于建立湖北省歷史檔案資料目錄中心的若干問題的探討[J].湖北檔案,2012,8(6):23-35.
[2]鄭芳.關于建立云南省歷史檔案目錄中心的認識[J].云南檔案,2016,9(6):16-19.
[3]楊公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務[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1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