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隨著財政部推行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開展,企業也越來越重視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業財融合是財務管理的范疇之一,簡而言之是業務經驗與財務管理的融合,業財融合既是企業財務轉型的關鍵,也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助推器。
一、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效益最大化
業財融合能夠將企業效益最大,例如中航工業集團實行了業財融合之后,推進了會計管理體系的建立,將財務與其他業務的管理深度結合在一起,不僅推動了集團整體的業務發展,對企業價值的創造以及財務風險的評估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中航工業集團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業財融合能夠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對企業提升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保障最優化
企業的發展風險與效益是同時存在的,企業在運作項目時,遇到的風險越大,最終獲得的效益也是很可觀的。與傳統企業相比較,現代企業不單單需要員工做好本職工作,還需要員工有過硬的綜合能力,例如財務人員,財務人員除了做好報表等本職工作之外,還需要保障企業的財務平穩運行,在保證企業財務平穩運行的前提下還需讓企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為管理人員的投資提供有力的價值保障,是企業的財務與業務溝通無礙,合作默契。只有企業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都參與到企業發展中,企業才能夠有生機勃勃的未來。
(三)防范風險、控制監督企業運行
優秀企業中的業財融合能夠為企業提前預測可能遇到的風險與機遇,為企業牟取更大的福利。所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務必要鼓勵業財融合,同時也要為業財融合部門提供詳細且準確的企業資料,讓業財融合部門能夠更準確的預測,為企業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業財融合還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協調控制,對人員進行監督,加快企業的發展步伐。
二、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切入點
(一)人的層面
企業財務人員應主動尋求轉變。現階段,企業中大多數財務人員的思維仍停留在算好賬、算細賬不出差錯的固有思維當中,而思維決定行為,財務人員如不轉變思想,固步自封,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會計服務。當財務人員主動了解企業的前端運營,了解業務、掌握業務特點,在核算時才能在會計準則、稅法等財稅政策的框架下設定符合企業經營特點的會計科目和核算方法,會計信息才能真實的反映經營成果;悉知,企業經營管理當中,財務人員對財稅政策的了解無疑是最全面的,財務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優勢;財務人員介入業務過程中,亦要習慣換位思考,財務參與相關業務決策討論時,應首先站在決策制定部門的角度了解決策的動因、形成決策的目的、決策要求的目標,盡可能考慮該業務決策涉及的財務政策,并從專業的角度有效利用財稅政策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持,完成從“算”“管”會計向“價值”會計的轉變。
企業應提供業財融合的環境,從企業內部人員中抽取具有豐富經驗的員工進行業財融合的磨合培訓,讓這些專業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以外的財務知識,鼓勵員工一專多能,由專業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從而構建完整的業財融合培訓體系。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也需要為實現業財融合提供制度保障,給予部門人員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溝通交流,打破業務與財務的壁壘,提高工作效率,將業財融合創造的價值最大化。
(二)業務的層面
財務管理工作中,很大部分是利用財務數據反映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成果,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但如果僅局限于財務三大表的分析,分析的數據往往會失真,造成數據失真很大的原因是沒有根據公司業務特點進行必要的數據調整。以房開企業為例,房地產開發是相當特殊的行業,其財務報表數據往往不能如實的反映企業一個會計年度的經營及財務狀況,如房地產行業的預售制度形成了大量的預收賬款,在衡量企業的財務狀況時,財報中的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資產負債情況,因為大量的預收賬款退回的可能性很小,但其屬負債科目且在報表的負債中反映,在負債中的占比也不小;如房開企業的銷售收入的結轉一般在交房驗收時,其財報反映的銷售收入數據其實是滯后的,能真實反映營銷情況的是營銷部門的簽約銷售數據,財務部在進行銷售增長分析及營銷費用對銷售撬動的效果分析時,若以財報數據為準,很難通過數據發現問題。針對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財務部門必需建立一套符合企業行業特點的內部管理報表體系,根據管理的需求通過內部管理報表完成涵蓋財務管理過程中的全面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費用控制等數據收集及整理,篩選適合業務情況的財務指標進行財務分析,為企業發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決策提供支持信息,使財務部門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參與部門。
財務的職能無非三個:核算、監督、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是監督和管理的基礎,在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設計中,如只站在財務的角度去設計,造成制度過于嚴苛,流程過于冗長,業務部門為此怨聲載道,因此,財務需要深入到業務一線,深入到業務流程中,只有對業務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滿足控制的目標下優化流程,財務也因為對業務的了解,可以用業務的語言向業務部門解釋制度,能站在業務的角度給予建議,使制度為業務開展提供保障,業務與財務的配合更默契。
(三)信息技術的層面
早期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帶來的會計電算化,使會計從大量繁瑣的手工記賬解脫出來,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但也應看到現有的財務操作系統并不完善,自動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工作仍呈金字塔型,金字塔的底層是財務的工作重心,即基層的會計核算,基層財務人的精力還在單據審核、錄入財務數據,在信息化管理中各業務口與財務口各自為政,企業需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把業務環節與財務管理環節鏈接起來。以房開企業為例,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業務前端的項目立項開始直至數據集中處理、形成財務報告,完成整條業務管理線的信息集成,財務人員亦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對數據的抓取,挖掘數據的價值信息,實現項目全過程跟蹤及控制,并做到對項目的事前籌劃、事中控制、事后評價;通過物聯網物對物技術,完成資產盤點工作,保障資產的安全,減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使財務人員的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工作當中。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超人們想象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的出現加速了信息的傳遞及共享,一些優秀的現代企業借助這些技術完成了財務的轉型升級,如中興通訊,財務共享中心的成立,釋放了40%的財務人力,單據處理成本由20元降至10元,財務代表滲透到一線,形成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的架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實現業財融合的過程中,人是基礎,業務是核心,信息技術是工具,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財務與業務才能更好地相互協同,管理更趨于精細化,促進了現代化企業管理進一步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張淑維,劉瑞懿.M研究院業財融合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7 (23).
[2]徐建鋒.業財融合要適“度”而行[J].財會世界,2018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