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開始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學習過程。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時需要結合學生年齡段的特點。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固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如何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有更主觀的感受是教師在工作中應該注重的問題,也是教師需要不斷探究的問題。以此為背景對該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音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現代教學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各個學科的重點。在新標準中也提到了作為音樂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并且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所謂的音樂核心素養其實就是人們對于音樂作品的主要理解能力,并且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或者表現。音樂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學生的音樂審美、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呢?
一、創建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畢竟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有更大的動力主動學習、認真地完成。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身處其中,獲得學習中的參與感。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些小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具有良好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講到第九課時,講解的主題變成了游戲。這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邊游戲一邊學習音樂。在這一課中共有四首歌曲,其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躲貓貓的游戲學習歌曲《躲貓貓》,通過學生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學生《捉迷藏》的學習。通過游戲的方式改變了傳統課上教師帶領學生模仿,然后學生失去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更別說對于音樂的感受。像這樣在游戲中學習以游戲為主題的歌曲,創造利于學生不斷提升音樂素養的氛圍。這樣的方式下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對于課堂音樂學習的興趣,對于在歌曲中快樂的情緒也能有很好的體會,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音樂的核心素養包含了很多方面,不僅僅是音準、音調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還包括了學生對于樂器的學習,對于歌曲情感的把控以及對于音樂的欣賞和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的培養中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學習上,更多的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音樂素養本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其培養方面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進行:一個是對音樂的審美素養;一個是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一個是對小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一個就是注重音樂評價素養的培養。
比如:對于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培養,這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畢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學生聽明白了就能夠掌握如何使用這個知識點。審美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的過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歌曲應該多多讓學生進行賞析,例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等比較具有教育意義,在欣賞中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素養。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動手參與伴奏的學習中和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能力,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三、做到音樂與其他科目的完美融合
音樂是基于其他科目所共同存在融合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注意到與其他科目的相互聯系。首先在筆者看來聯系最深的是應該是語文。畢竟語言方面的知識都是相通的。教師就可以應用這樣的特點針對其相互之間的聯系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將語文中學習的故事進行歌曲的改編,讓學生通過另一種方式進行古詩詞的體會。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將音樂作品的相關背景知識引入到課堂中,讓音樂作品與文化知識兩者相結合,從而使得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整體素養。同時還有利于形成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增加了音樂教學的渲染力,對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課改中所提到的新要求,要在小學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而音樂核心素養又包含了多個方面,這就需要教師了解音樂核心素養的內容,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方法提升這種音樂核心素養。本文從三個方面為小學課堂教學中音樂素養的培養提出了實現的路徑,希望可以為以后的小學課堂音樂素養的培養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穆圓圓.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大眾文藝,2017(1).
[2]田義嘉.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