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暢 朱其祥 茅珍瓊等
摘? 要:物聯網能夠應用在復合肥從生產到銷售終端整個過程中,生產前期通過測土配方配制出最適合本土的復合肥,后期通過物聯網智能監測設備收集農作物生長環境物理參數,以此來檢測復合肥質量。對復合肥進行電子編碼,方便進行產品溯源,特別在產品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找出問題源頭;同樣也能夠使復合肥的倉儲和物流環節更加精準。物聯網+復合肥不僅提高了復合肥的利用效率、流通效率,而且減小了環境壓力以及人力資源浪費,打開了復合肥的發展新格局。
關鍵詞:復合肥;物聯網;精準化;智慧化
中圖分類號 F323.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125-02
Abstract:The IOT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industry all the way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In the early stage of production,the most suitable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prepared by measuring soil.In the later stage,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of crops were collected by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o detect the quality of compound fertilizer.Electronic coding of compound fertilizers can facilitate product traceability,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product problems,the source of problems can be identified in time; It can also make the storage and logistics of compound fertilizer more accurate.The addi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s by the IOT not on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circulation efficiency of compound fertilizers,but also reduces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human resource waste,thus open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mpound fertilizers.
Key words:Compound fertilizer;IOT;Persion;Intelligence
1 復合肥生產現狀
1.1 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復合磷肥在我國開始起步,同時期出現了氯化鉀低溫轉化法三元復合肥生產技術,并成功制造出第1個真正國產的硫酸鉀三元復合肥[1]。2000年前后,我國開始重視復合肥的生產應用,各地紛紛發展復合肥生產。這個時期,山東史丹利、遼寧西洋等國產磷復合肥發展較快。2009年起,化肥流通體制改革深入發展,復合肥出現了以下變化:一是放低農資經營門檻,3萬元就可以注冊領證;二是國際化、市場化程度更高,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農資行情對國內農資行情影響較大;三是網絡銷售模式的改變,農民開始接受從網上購買復合肥;四是價格管控;五是互聯網與復合肥相結合初步發展。到2010年時,我國復合肥的生產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改善復合肥投入使用的領域和復合肥的生產情況。
到如今,復合肥已經被農民廣泛接受,經過調查發現,我國目前復合肥中養分配比(15-15-15)的通用型產品是市場主流,但這種高濃度的配比已經與實際需求不符。隨著農民科學施肥知識的不斷提高,復合肥的發展對科學施肥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未來復合肥的生產發展趨勢是將物聯網技術與復合肥生產相結合,智能監測與追蹤復合肥生產流程與銷售反饋。
1.2 存在的問題
1.2.1 生產成本過高 隨著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復合肥生產成本也在增加,因此導致銷售價格不斷升高,這直接影響農民購買復合肥的意愿,間接影響了糧食產量。
1.2.2 配方過于單調 目前我國化肥市場的配比過于單調,主要針對全國大范圍的農產品市場,缺乏細分更詳細的農產品配比。
1.2.3 假肥料過多 市場價格的抬高,使得假肥料廠家有了機會,假復合肥的售價較低,吸引農民購買,影響復合肥在市場的推廣,損害農民利益。
2 物聯網在復合肥生產中的應用
2.1 物聯網技術的內涵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2]。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在食品安全防護中,利用電子標簽、電子編碼進行食品安全追溯,智能監測農產品生長流通過程,尤其是在產品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找出問題環節[3]。在農產品銷售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及時了解產品售后反饋情況,從而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產品信息公開化可保障消費者權益,對生產者而言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因此,農產品物聯網是以食品安全為出發點,并跟蹤產品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環節的網絡。
2.2 物聯網技術在復合肥生產中的應用流程
2.2.1 配料環節 復合肥養分比例固定,難以滿足各類土壤和各種作物的需要,可考慮在配料之前進行測土工作,即利用物聯網中的檢測設備采集和分析土壤成分,從而更好地了解田間土壤的質地和營養狀況,配出最適合本土的復合肥,解決配方單一的問題。之后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利用檢測設備實時采集農產品所需要的各項生產環境數據,如濕度、溫度、土壤含量、降水量、光照強度、空氣濕度、氣壓、氣體濃度和空氣流通狀況等[4]。物聯網中的傳感技術通過無線傳感將收集的實時數據傳輸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過智能化平臺將這些物理參數與預期值進行分析比對,為檢測復合肥質量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2.2.2 生產環節 在復合肥生產過程中,通過物聯網檢測設備實時采集工廠溫度、氣壓、空氣濕度、氣壓、氣體濃度與空氣流通狀況等,將這些物理參數與預期值進行分析比對,為生產復合肥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克服在規?;a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也保證復合肥的質量與產量。
2.2.3 倉儲環節 物聯網中的本地射頻識別系統可以對產品進行包裝和編碼,且物聯網技術可以保存產品從生產到進入市場之后的所有數據。此舉也會方便庫存管理人員進行遠程掌控產品的出入庫、盤點、調撥、退換貨等,還可以實時監測倉儲環境,使得檢測員可以有效面對各種突發情況。
2.2.4 物流環節 在農產品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農產品在物流運輸中信息的整理逐漸自動化與網絡化,無論哪個環節獲取指令,信息系統都會做出快速反應,較大幅度地提高農產品流通運輸的反應能力。當接收到運單信息后,物聯網系統快速制定好運輸方案,運輸車輛中安裝的射頻識別裝置和GPS裝置也使得運輸流通信息實時傳遞,從而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
2.2.5 銷售環節 農業物聯網中的射頻識別技術在商品零售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或條形碼即可獲取產品價格以及從生產到進入市場的所有信息,如生產產地、生產日期、物流信息等。尤其是在產品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找出問題環節、了解問題流向[3]。同時可在農產品銷售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及時了解產品售后反饋情況,從而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保障消費者權益和保護企業產權。
2.3 物聯網+復合肥生產的優缺點
2.3.1 優點 使用多種傳感器、無線通信技術和網絡信息整合技術對農作物的環境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可以根據監測結果,及時更正各項指標,解決傳統農業中難以檢測和量化的難題[5]。國內對復合肥的使用量巨大,但復合肥的使用效率不高,未被作物利用的復合肥有很大概率影響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蓄水能力。針對不同土壤的不同農作物種植,實時監測能夠生產最為合適的復合肥,有效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做到專肥專用。開發精準施肥技術,降低了復合肥的消耗,降低了因過度使用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2.3.2 缺點 任何環境因素的改變和農作物的不同都會對復合肥有不同的要求。任一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復合肥的配比,全國范圍廣泛,環境因素各不相同,要想生產精準的復合肥,成本消耗太大,且每一種復合肥的需求量都很少,不宜大量生產。
3 結語
近年來,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精準農業監測管理中,信息交互與精細化農業的實踐推廣,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化應用格局,推動了物聯網和精準農業研究發展。本文提出了精準于復合肥領域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為傳統復合肥提出了新的發展道路,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在未來農業發展中將具有巨大優勢。
參考文獻
[1]朱成四.新世紀看我國磷復肥企業新變化[J].中阿化肥有限公司信息部,2001(02).
[2]盧濤,周寄中.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創新系統多要素聯動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1(3):33-45.
[3]王玉霞.基于物聯網的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7(1):101-103.
[4]頓文濤,趙玉成,袁帥.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發展與應用[J].農業網絡信息,2014(12):9-12.
[5]劉寶,向麗,周杰.農業物聯網技術與水肥一體化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3):64-65.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