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沚萱
摘要:從2011年開始的《宮》到之后的《步步驚心》,而如今隨著《甄媚傳》《如懿傳》這一部部宮廷劇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中國的電視熒屏一下子成了后宮的天下,各種以中國古代宮廷特別是后宮勾心斗角、爭風吃醋的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風起云涌。為什么后宮戲成為繼諜戰劇、家庭倫理劇之后,又一個新的火爆類型劇?它產生的文化誘因、流行的時代因素、傳播的重要條件又有哪些?弄清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了解當代電視劇發展的深層動因。
關鍵詞:宮廷劇;盛行
中圖分類號:K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117-01
宮廷劇的盛行首先因為它迎合了受眾的心理。日漸嚴峻的生存環境給人類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充滿荒誕性的社會生活對人類的壓迫日益加碼,趨于激烈的競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可攀,現代人已經難以真正展其笑顏。大眾文化作為一種休閑文化,以輕松、快樂、狂歡的原則迎取各階層的歡娛,自覺不自覺地成了現代人精神的按摩器,承擔著幫助人們忘卻殘酷世界、放松緊張神經、打發無聊時光、解除精神疲憊的功能。電視觀眾坐在電視機前不是為了讓別人對著自己喋喋不休地宣揚教義、感化道德,而是需要通俗平易的節目和電視劇來放松自己繃得太緊的神經,獲得片刻的愉悅和一定程度的審美快感。宮廷劇電視劇尤其是冠以“戲說”之名的歷史劇正是這種大眾文化虛擬性的最大體現,也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觀眾追尋娛樂的觀賞心態。帝王們都被賦予了一副俠骨、一段柔腸,或以高超的武功,或以驚人的才智,除了灑一路正義之風外,還必定會巧遇數位佳人。實際上,這些“戲說”之劇只是借用了帝王將相、阿房宮或紫禁城的外殼,再現出一個歷史生存的空間,然后將精心策劃的情節套入其中,以游戲性的敘事方式和拍攝角度拆解真實,力圖帶給觀眾快感。“戲說”之“戲”不僅是對劇作歷史內容構成之“戲”,也是表現形式、手段之“戲”,正是依靠此點,才構成了觀眾對劇作觀賞時的空間距離,不把劇作當成沉重嚴肅的“真”,從而使此類劇作有了輕松性、消遣性和娛樂性,使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的觀眾緊張得以緩解與釋放。
其次,宮斗劇的盛行有利于發揚中國悠久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脈絡,這種精神經由電視劇藝術性地加工,更迅速地傳達給觀眾。由此可見,電視人身上肩負著引領正確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的責任。如今中國電視劇近年發展己產生明顯的變化,現實題材占據半壁江山,更要求電視劇主創人員要堅持中國特色,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甚為寶貴,需要我們繼承并發展,而電視傳播就是有效途徑之一。長久以來人們多是從歷史書籍中了解歷史,相較于電視,書籍比較枯燥,而歷史劇能用生動活潑的畫面向觀眾傳達歷史知識,如《大漢天子》《戲說乾隆》的收視率很高,觀眾也可以從中了解很多歷史。不僅如此,還可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體現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更體現在傳播傳統文化自信。
宮廷劇的盛行也能加大我國文化傳播的力度。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局勢下,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依托于影視劇的文化軟實力的彰顯。影視劇是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載體。優秀的影視作品有助于他國了解本國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社會現狀,也有助于張揚文化、傳遞價值、達成交流、贏得認同。近期熱播的《延禧攻略》成功登頂2018年度全球電視劇熱搜榜榜首,聯想到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延禧攻略》版權已賣給全球約90個國家和地區。《延禧攻略》覆蓋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新媒體平臺,YouTube整體點擊量也破億,創下了今年華語劇點擊量的最好成績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特色,我們積極向外傳播的也就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而中國歷史悠長,朝代眾多,除書籍、對外文化交流、孔府學院等方式外,宮廷歷史劇給人最直接的就是視覺沖擊與文化影響。宮廷歷史劇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畫面中那高高的城墻、威嚴的宮殿、華麗的服飾、窈窕的宮女,有條不紊地流淌出來,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緩緩地滲透到另一國家。宮廷歷史劇間接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傳遞出去,不需要多少言語,只需透過宮廷古裝劇慢慢了解中國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解過去的中國。中國如同一首詩歌,一首樂曲,一部小說,一盤美味,慢慢地被人所品嘗,回蕩在各個歷史朝代里,回味無窮。
宮廷歷史劇以精美的制作與演員的出色表演向外傳遞著中國古老的文化,宮廷歷史劇在其他國家也遍地開花,越來越吸引外國友人關注中國。當然,宮廷歷史劇并不是所有的劇本都符合歷史,考慮電視劇要追求藝術美且符合大眾的口味,在基本符合歷史的前提下情節更多是根據野史拍攝,畢竟宮墻內發生的事大部分是不為人所知。但這并不妨礙喜歡宮廷歷史劇的觀眾們觀看,也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的傳播。當然,我們更希望宮廷歷史劇能尊重歷史,將中國歷史準確無誤地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