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青
摘要:校園文化生態與傳統音樂的高校傳承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本文通過研究校園文化生態現狀,了解其在嶺南傳統音樂高校傳承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深入探究嶺南傳統音樂文化怎樣和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及觀念有機結合,形成校園文化生態環境,從而進一步了解校園生態環境在調動和完善高校音樂活動主體中的作用,保證嶺南傳統音樂活動能夠在高校中順利開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生態;嶺南;傳統音樂;高校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44-01
一、前言
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以其特有的原生形態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現代中國的許多高校引入教學內容中,成為傳統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嶺南傳統音樂在高校中傳承活動的形式以及學生的參與方式上也出現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造成的校園文化生態也引發了我們關于傳統音樂高校傳承問題的思考。音樂作為一種需要系統學習的行為,必須經過人類的思考、創造、表演才能最終形成,反之,音樂則無法存在。只有將民俗音樂與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結合在一起,促進他們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深入認識校園文化生態的重要作用,進而促進傳統音樂在高校傳承活動的發展。
二、校園傳統音樂活動方式呈現的校園文化生態
隨著社會的開放性逐步提高,學校內的音樂活動不再是死板的固定模式,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其內容及形式,由此所構成的校園文化生態自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社會的發展不僅豐富了校園音樂活動的形式,也使得校園文化生態呈現出多重性的特點。豐富的校園音樂活動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邀請民間藝術團體進入學校來進行音樂劇場演出活動。這不僅可以使大學生近距離接觸嶺南傳統音樂,還能使其學會如何欣賞并從中學到欣賞經驗。但活動面向全體師生,就必然會遭遇劇場座位有限,無法人人入場觀看的情況,僅從宣傳海報或演出結束后的口頭描述是無法獲得充足的信息的。
2.將嶺南傳統音樂作為一門常設科目,由學生選修。通過演奏演唱的授課形式,讓大學生獲得更加系統的學習到嶺南傳統音樂經驗。但這種課程形式也注定存在受眾范圍小的缺點。
3.組建以嶺南傳統音樂為主的學生社團。學生社團招收社員范圍廣、數量多,可以擴大嶺南傳統音樂的受眾。但是受目前社會環境影響,更多的學生選擇加入流行音樂社團或樂器社團,傳統音樂社團的影響力有限。
三、校園文化生態對嶺南傳統音樂高校傳承的意義
目前,許多高校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活動,形成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嶺南傳統音樂的高校傳承產生了多重意義。
從文化方面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活動,代表高校已經逐漸認同了嶺南傳統音樂文化,并且在當地政府及高校的宣傳下,在社會上進一步開展各種傳統音樂活動。等到校園傳統音樂文化逐漸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價值時,這中間的文化因素就顯得格外突出了。
從經濟方面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的主要力量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在,文化越來越成為決定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在學校中開展傳統音樂活動,使大學生充分了解并欣賞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為嶺南傳統音樂培養了一大批隱形觀眾,有助于拉動音樂藝術經濟的發展。
人們的鄉土之情更多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嶺南傳統音樂不僅擴展了高校的教學素材,也進一步豐富了高校的文化積淀。校園傳統音樂活動既能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又能準確傳達其內含的蘊意。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中進行傳承,扭轉了其在人們觀念中老舊、業余的印象,也成為了高雅的代名詞。傳統音樂走進校園,逐漸增加了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當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心中后,必將影響他們的文化價值取向,并且反作用于校園文化生態,促進其良性發展。
四、營造校園音樂文化生態的途徑
(一)開發嶺南音樂文化的相關課程
高校可以在目前已有的音樂課程體系中,增加類似于“嶺南傳統音樂文化史”、“嶺南傳統音樂文化基本欣賞”等等一批介紹嶺南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或現狀的基礎理論課程。但如果僅靠這些基礎課程,是無法使大學生真正對其產生文化價值認同的。因此,首先要使大學生能夠真正接受、熟悉并理解嶺南傳統音樂。這就需要將嶺南傳統音樂元素與學校的整個音樂教育課程體系聯系起來,切實確立“音'在傳統音樂高校傳承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這也是目前音樂學科教學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有專家曾提出,有沒有可能仿照西方音樂技術理論四大件,在中國也建立起一套完備的音樂理論,讓學生能夠深層次地解音樂知識。如傳統潮樂以“二四譜”、“工尺譜”為主要譜式,其中“二四譜”為活譜,現代音樂學科教學中采用的五線譜則為死譜。因此學習活譜,不僅有利于傳承古典文化,而且對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是極具訓練意義的。
(二)有目的地吸收優秀民間樂手
制定嶺南音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書,在音樂學院招收具備較高音樂素養、兼具不同風格、能體現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特點的優秀青年音樂工作者,按照他們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其在原有基礎上能夠更上一層樓,成為傳承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的領頭羊,在今后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的事業中起推動作用。
(三)組建校園文化學生社團
在學校里組建專門的嶺南傳統音樂文化學生社團,并設立專項資金,作為社團活動經費。組成全校社團“百團聯盟”,把傳統音樂愛好者聚集起來,將個人與群眾的音樂意識結合起來,在全校園中營造一種濃厚的民間音樂活動氛圍。
(四)結合嶺南地方習俗開展校園活動
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為高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地域色彩以及與眾不同的審美方式,與此同時,飛速發展的社會文化也使得嶺南傳統音樂文化時刻關注時代熱點、緊跟社會潮流。因此,嶺南傳統音樂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過,要想實現傳統音樂系統化的傳承,必須優化校園文化生態環境,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接軌,像流行音樂一樣,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結合嶺南民俗開展校園文化節等活動,就成了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橋梁。
五、結語
中國傳統音樂要想繼續傳承和發展,首先必須以“人”作為其根本立足點。大學生作為校園和社會的連接點,通過對傳統音樂的了解、觀看、研究、創作等一系列系統化的音樂活動,為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了堅實的橋梁。大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將進一步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主動擔負起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
雖然中國傳統音樂需要在高校中進行傳承與發展,高校也因此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氛圍與制度措施。但總的來看,廣泛的傳統音樂群眾基礎、穩定的社團組織才是形成良好校園文化生態的基本要素。所以重視學生社團建設、開展有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擴大嶺南傳統音樂受眾范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生態環境,才能使其作用于傳統音樂文化的高校傳承工作上,從而推動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