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
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工作實踐中,南江縣堅持“強村帶弱村、抱團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組建產業化、區域性的聯村黨組織為切入點,積極探索“跨村聯建”黨組織,推進“四個聯動”,實現了組織變強、產業變大、村民變富、發展變快。
組織聯建,建強“主心骨”。把黨委建在產業上。在村級行政區域不變、村民自治主體不變、財務管理體制不變、村級目標考核獎懲不變、村干部職數配置不變的基礎上,把產業相近、地域相鄰、優勢互補的林家、茍林、書房、鼓樓4個村圈定為“產業黨建聯動區”,跨村建立紅頂生態農業園區黨委,設黨委委員7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2名。把能人用在班子里。將善管理、懂技術、會經營的能人選派到產業一線上、吸納進農業園區黨委班子,選派南江知名農業技術服務“專家”擔任副書記,著力強化大葉茶種植技術服務,引領村民主導發展大葉茶。把機制定在運行中。明確農業園區黨委為“產業黨委”的功能定位,建立職責任務清單,明晰集中領導、黨內監督等職能職責,細化產業規劃、收益分配等具體任務,推動實現“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樹一面旗幟”。
產業聯合,帶活“一盤棋”。堅持黨委統攬。堅持黨委統一領導4個村黨組織,統一規劃茶葉產業布局,統一技術服務培訓,統一調度集體用地、項目資金、干部力量等資源,采取茶園升級改造、撂荒地復墾新植等方式,建設大葉茶基地2000余畝。堅持支部引領。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組織產業大戶、技術能手、村社干部、致富帶頭人領辦專業合作社,村“兩委”干部共領辦專業合作組織4個,吸納村民72戶。堅持黨員帶動。開展“黨員致富責任區”“黨群共富聯合體”等先鋒示范活動,采取黨員與貧困戶“結對”、與茶農“牽手”的方式,促使信息共享、勞力互幫、技術互學、銷售互帶,引領貧困戶抱團增收、精準脫貧,2018年實現貧困戶人均增收400元。
利益聯結,結下“共同體”。簽訂“紅利契約”。農業園區黨委統一提供茶葉種植所需的種苗、肥料等生產資料,與農戶簽訂承包協議,承包期為15年,承包費用實行每5年一梯次、階梯化收取,每年承包費分別為50元/畝、100元/畝、200元/畝。管護“兩統一分”。農業園區黨委統一負責前期栽培、技術管理、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統一負責鮮茶葉的收購、加工和銷售;優先支持貧困戶承包茶園,37戶貧困戶“分戶承包”的90畝花茶園,只需日常管護就能見效益。收益“四六分成”。2020年之前,承包收益的40%由鎮統籌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茶葉種植,承包收益的60%留給4個村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大幅提升村民發展大葉茶產業的積極性。預計2020年,每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脫貧聯動,催生“聚合力”。堅持農旅互動。按照“突出特色、農旅互動、以旅促農”的思路,推動一產與二產、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升級版茶旅產業,致力收到“1+1>2”的疊加效應。堅持引鳳驅動。在荒蕪茶山改造、土地流轉補助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配套完善水、路和加工廠房等農業園區基礎設施,成功引進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新植茶園、參與精深加工。堅持節慶推動。定期舉辦新茶采摘季節慶活動,突出“魅力茶園,生態致富”的茶旅一體化主題,推動當地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與茶葉產業融合發展、助農增收。(作者系中共南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