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爭青
翻譯這條路,你要么不走,要走就走到底。
英語好就可以報考翻譯專業嗎?
我之所以填報翻譯專業,是因為我的高考英語成績比較好。可上了大學后,我發現身邊英語學得好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些非翻譯或英語專業的人靠自學都有可能超越我們,這曾令我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英語還是我的優勢嗎?我漸漸發現翻譯專業不等于英語專業,英語專業就是學習一種語言,而翻譯專業至少涉及兩種語言及其文化的學習。所以英語好自然是報考翻譯專業的優勢條件,但你是否能在大學中保持自己的英語優勢,就要看你能否把英語學透咯。
背單詞將是大學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
上了大學我還是得保持高中每日背單詞的習慣,但我再也沒用過高中那套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是把單詞放到文章句子或段落中,通過聯系上下文來加深理解、記憶單詞,這樣還能培養語感。當然,我們現在上課也不再像以前的學生那樣,需要左手抱一本《牛津詞典》,右手拎一臺收音機去上課。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把手機放在課桌上,聽課時遇到不懂的單詞,打開手機上的英語學習APP查一查即可。有道詞典幫你查單詞,百詞斬幫你背單詞,可可英語教你練聽力……利用好各種英語學習APP才是正解。不過,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單詞的含義、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義,課后你還是得老老實實翻大塊頭紙質字典。
口譯 VS 視譯 VS 筆譯
口譯講究“短、平、快”,即對方話音剛落,譯者就須迅速根據自己才能看得懂的筆記,將聽到的內容用另一種語言復述出來。上課時,老師會給我們聽一段英語音頻,然后讓我們用中文把聽到的內容復述出來。一開始,我連看著一大段中文都難以用英語復述出來,更別談聽音頻速記后再翻譯了。電視上那些翻譯官能快速地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在嘴巴一張一合的動作背后,是他們重復了無數次“聽說讀寫譯”的練習。
視譯就是看完材料再口頭翻譯。這種較之同聲傳譯,難度沒那么大,但要做到表達的連貫性和翻譯的完整性,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筆譯則更考查筆頭功夫,詞匯選擇、句子整合、句式應用等都會影響最終的翻譯效果。翻譯對不難,翻譯好很難,詩歌翻譯更是如此。 如“short pleasure,long lament”這句簡單的話,你可以譯為“眼前片刻歡,日后長思痛”,也可以譯為“痛快一時,痛苦一世”,當然也可以引申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高下立判。
翻譯不像數學題那樣,多數時候只有唯一解,翻譯一段話,幾十個同學可能就有幾十種翻譯效果,沒有譯得最好,只有譯得更好。此外,因為翻譯的領域可涉及方方面面,所以翻譯專業硬生生地把我們變成了各類知識庫,人文、經濟、地理等知識我們都得了解一二。
在這條不寬的道路上走到最后
至于就業情況,就我所知,我們專業有的學長學姐被外派到其他國家工作,年薪基本都有六位數;有的留在國內做外貿行業工作,收入也相當不錯;有的追求穩定去當英語老師,雖然收入不如前面所說的高,但也不用太過奔波勞碌(當然你也可以到輔導機構去當英語輔導老師,比如我所知的一位教雅思課的老師課時費就有近千元)。可見,這屈指可數的幾條出路看似狹窄,但把其中一項做好做深做精,就會很了不起。
現在我們臨近畢業了,有的同學會后悔當初的選擇。畢竟在這條不寬的道路上人很多,要想走出好前途,必得下一番苦功夫,所以有的人總感譯路漫漫。我覺得,雖然這輩子可能難以成為像口譯男神孫寧、翻譯大家許淵沖那樣的人,甚至難以達到理想中的高精尖翻譯水準,但我在翻譯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外兩種文化的交融,這是別的專業所不能給我的。所以,我會在這條不寬的道路上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