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波
高考物理的實驗題分數穩定(通常為15分),題目數量和分值分配穩定,但統計數據表明,實驗題是同學們答得不太理想的題型之一,屬于難度較大的內容。在高考對實驗題的考查中,電學實驗所占比重很大。高考物理有兩道實驗題,一道主要考查基本實驗原理,相對考試大綱來說變化較小;另一道則立足于創新,在變化中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下面筆者以幾道經典的電學實驗題為例進行講解,希望能對同學們的高考復習有所幫助。
【例1】(2011·北京卷)用如圖1所示的多用電表測量電阻,要用到選擇開關K和兩個部件S、T。請根據下列步驟完成電阻測量:
①旋動部件,使指針對準電流擋的“0”刻度線。
②將K旋轉到歐姆擋“×100”的位置。
③將插入“+”、“-”插孔的表筆短接,旋動部件,使指針對準歐姆擋的 (填“‘0刻度線”或“‘∞刻度線”)。
④將兩表筆分別與待測電阻相接,發現指針偏轉角度過小。為了得到比較準確的測量結果,請從下列選項中挑出合理的步驟,并按 的順序進行操作以完成測量。
A.將K旋轉到歐姆擋“×1k”的位置
B.將K旋轉到歐姆擋“×10”的位置
C.將兩表筆的金屬部分分別與被測電阻的兩根引線相接
D.將兩表筆短接,適當旋動部件,對電表進行校準
【解析】①多用電表電流擋的調零:應該調整指針定位螺絲S,使指針對準電流擋的“0”刻度線。③多用電表歐姆擋的調零:應該在表筆短接的情況下調歐姆調零旋鈕T,使指針對準歐姆擋的“0”刻度線。④若在測量過程中發現指針偏轉角度過小,表明被測的電阻阻值很大,這時要換用更高倍率的擋位,將選擇開關K旋轉到歐姆擋“×1k”的位置;更換倍率后要重新進行歐姆擋的調零,將兩表筆短接,旋動歐姆調零旋鈕T,對歐姆表進行校準;測電阻時,須將兩表筆的金屬部分分別與被測電阻的兩根引線相接。答案為A、D、C。
【易錯提醒】多用電表相關實驗題的重點是儀器的使用方法,而使用步驟和讀數規則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多用電表的使用中有三個容易出錯的點,同學們要特別注意:
①歐姆調零。當更換歐姆表倍率后,一定要重新調零,但不是每次測量前都需要重新調零。②多用電表的電流方向。“紅進黑出”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多用電表用作電壓表、電流表時,紅表筆要接高電勢,黑表筆要接低電勢;但多用電表用作歐姆表時,由于其電源在電表內部,因此黑表筆是高電勢,紅表筆是低電勢。③多用電表的中值電阻。由多用電表的原理可知,當歐姆表歐姆調零結束時,Ig=,
當接待測電阻Rx時,如果指針指到中間刻度,則Ig=,
此時Rx=R內。
【例2】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待測金屬絲接入電路部分的長度約為50cm。
(1)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Rx。實驗所用器材為:電池組(電動勢3V,內阻約1Ω)、電流表(內阻約0.1Ω)、電壓表(內阻約3kΩ)、滑動變阻器R(0~20Ω,額定電流2 A),開關、導線若干。
某小組的同學利用以上器材正確連接好電路進行實驗測量,記錄數據如下:
次數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
由以上實驗數據可知,他們測量Rx是采用圖2中的
圖(選填“甲”或“乙”)。
(2)這位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U-I坐標系如圖3所示,圖中已標出了與測量數據對應的4個坐標點。請在圖3中標出第2次、第4次、第6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并描繪出U-I圖像。由圖像得到金屬絲的阻值Rx= 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解析】
(1)由所記錄的數據,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金屬絲的電阻Rx約為5Ω。由=10Ω,Rx=5Ω <可知,Rx
為小電阻,采用外接法測量誤差較小。
從所記錄的數據來看,電壓和電流是從接近0開始調節的,所以滑動變阻器應該采用分壓接法,電路圖應選擇甲圖。
(2)標出第2次、第4次、第6次測量數據的三個點后,可發現第6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誤差太大,舍去,然后作出U-I圖像。第4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剛好處于所畫出的直線上,由此可得:Rx=≈4.5Ω(4.3~4.7Ω)。
【易錯提醒】測定金屬的電阻率這個實驗的核心是電阻的測量,通過圖像法來處理數據,可以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此實驗中電路的選擇很重要,是考查熱點和易錯點,同學們需要特別留意。①記住“大內大”(若Rx >則為大電阻,采用內接法,測量結果較真實值偏大)和“小外小”(若Rx <則為小電阻,采用外接法,測量結果較真實值偏小),能夠幫助同學們解決電路的選擇問題。②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法、限流法時,注意三種必須用分壓法的情況:電路中電壓、電流要求從零或者是很小的值開始變化;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相對測量電阻而言太小(若采用限流法,電流變化范圍太小);采用限流法測量電路的最小電流超過電流表量程。
【例3】某同學在實驗室想自己制作一個量程為3 V的電壓表,在實驗室找到的器材是一個滿偏電流Ig=3 mA、內阻Rg=110 Ω的電流表,一個最大阻值為9999.9 Ω的電阻箱。
(1)現用以上器材改裝成滿足上述要求的電壓表,需將電阻箱 ? ? ? ? ? ? ? ?(選擇“并”或“串”)聯并調到 ? ? ? ? ? ? ?Ω。
(2)改裝完成后,該同學想檢驗一下改裝電壓表的準確度,請幫他設計一個能夠對改裝電壓表進行逐格校準的電路。
【解析】(1)要將提供的電流表改裝成量程為3V的電壓表,應串聯一個電阻。設應串聯電阻的阻值為R1,則Ug=IgRg=3×10-3×110 =0.33(V),UR=U-Ug=3-0.33 =2.67 (V),根據串聯電路中的電壓分配關系可得:R1===890(Ω),即應
串聯一個890Ω的電阻,故串聯的電阻箱應調到890Ω。
(2)要對電壓表進行逐格校準,電壓要從零開始增大,故要用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校準電路如圖4所示。
【易錯提醒】電表改裝是一個復雜的實驗,涉及的內容多,步驟多,要注意以下幾個易錯點。①電表內阻的測量采用的是恒壓半偏法或者是恒流半偏法,而在實際調整過程中電壓和電流都出現了些許的變化,這也是實驗誤差的來源之一,電路的器材選擇是為了減小電壓或者電流的這種變化。②注意接入電阻和改裝后電表內阻的區別,改裝電壓表串聯的電阻R1=-Rg,而改裝后電壓表內阻RV=;改裝電
流表并聯的電阻R2=,而改裝后的電流表內阻RA=。
③由于電流表的內阻都比較小,因此在校準改裝的電流表時必須加上一個保護電阻。
在復習電學實驗的過程中,為了落實考試大綱中實驗部分的要求,不僅要在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步驟、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誤差分析等方面打好基礎,同時還要在實驗創新方面有所準備,這樣同學們在應對“穩中求新”的高考時才能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