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曦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對我來說,也有一種父母叫“別人家的父母”。
我很羨慕“別人家的父母”。別人家的父母能夠賺大錢,住高檔小區,而我們一家三口只能擠在一個不到五十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房里。別人家的父母在節假日時會帶著全家去旅行,而我的父母在節假日時只會給我布置無止境的作業,給我報上不完的培訓班。
我的父母和別人家的父母一樣的地方是,也喜歡數落“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我也是別的父母口中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學時,我的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幾名,然而我的父母還是會說:“你看看人家第一名,考了雙百分;你再看看你,每次考試都粗心,我們還指望你將來……”每次聽到他們的數落,我都感到生氣、傷心,各種負面情緒積累在我的心頭,就等著那根“壓倒駱駝的稻草”給我致命的一擊。
初三時,我的成績一路下滑,每次公布成績后家里總是鬧得雞飛狗跳的。那時的我正處于叛逆期,情緒終于忍不住爆發了:“很多人的成績比我還差,我哪里考得差?”他們說:“別人能考第一名,你為什么不行?就你這樣,將來怎么可能會有出息?”“就你有出息,別人家的父母有錢,你怎么沒有?!”在憤怒之中,我不小心說出了這句我一直埋藏在心底的話。隨后,像是電視節目突然被掐斷了一樣,所有的聲音戛然而止。我默默地走進房間,只留他們在客廳里面面相覷。
其實我是很后悔說出這句話的,我很想告訴他們,我真的學得很累了,我不奢望未來能夠出人頭地,我只希望能過上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我又不想和他們說,生怕他們認為我“沒出息”。
時間果然是可以治愈所有傷痕的良藥,我和父母都悄悄地把這一頁翻了過去。只是漸漸地,我發現他們好像真的不太管我了,再也不會提醒我做作業,知道我考差之后也不怎么數落我了,每次我詢問他們的建議時,他們總是讓我自己做決定。我為他們這樣的轉變而感到有些不安和失落,但還是固執地沒說什么。
高考成績出來那天,我得知自己因兩分之差沒能上一本線,那一刻,我大哭著向父母道歉說:“我讓你們失望了……”媽媽一把摟過我,柔聲說:“怎么會,爸媽從來沒有怪過你。”我忍不住問她:“那為什么你們現在都不管我了?難道不是對我失望了嗎?”她語重心長地說:“以前你還小,若是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養成優良的習慣,很容易走上歧途。現在你已經長大了,該學會自己走自己的路了。爸媽一直很抱歉,沒能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之所以一直對你嚴格要求,是因為你不能像別人一樣拼爹拼媽,你的未來只能靠你自己去打拼。”
我的父母和別人家的父母一樣,從來都會無條件地原諒孩子帶給他們的傷害。其實我一直都知道,雖然我們家貧窮,但我從小卻是被“富養”長大的,父母不僅使我衣食無憂,把我照顧得無微不至,還從微薄的收入中硬擠出了各種培訓班的學費,使我成長為一個才學兼備的人。我一直都知道,父母對我的眾多要求,根本不只是為了讓我有機會出人頭地,更是為了讓我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讓我在未來有足夠的實力獨自面對風雨。
大學畢業后,我執意留在大城市工作。有一次深夜兩點,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則關于加班的內容,第二天,媽媽打電話過來問我的情況,說:“要是覺得太累的話還是回來吧。”我說:“我們家那個小城市哪有什么好的工作,不留在這里怎么賺大錢?”“賺什么大錢,只要你平安健康,我和你爸就什么也不奢求了。”那一刻,電話這頭的我淚如雨下。
盡管有時我也會羨慕別人家的父母,但我最愛的永遠是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和天下所有慈祥的父母一樣,永遠將自己的孩子視若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