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
中圖分類號:D922.29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189-01
摘 要 本文對合同主體欺詐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常見手段有合同主體虛構、合同主體替換與有限責任欺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嚴格審核合作對象的資質、合同轉讓時提升警惕和加強對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審核。旨在提升我國企業對合同主體詐騙的防范能力,提升我國外貿收益。
關鍵詞 國際貿易 合同主體 合同欺詐
經濟全球化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隨著國際貿易不斷發展,國際詐騙行為由之出現,且因政策法律差距,國際詐騙行為防范難度較高,破壞力大,對國際貿易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合同主體詐騙作為國際詐騙的常見手段,是國際貿易當中各企業防范的重點。
一、合同主體欺詐常見手段
(一)合同主體虛構
合同主體虛構是指合同簽訂人員本身不具備相關責任履行能力或合同簽訂資格。其中常見的情況有:第一,皮包公司。當事人沒有注冊成立公司,不具備法人身份,雙方簽訂的合同缺乏法律效力。第二,分公司。指獨立注冊于大型公司名下的子公司,子公司往往規模較小,當發生大額度交易時,公司利益無法保證。第三,國際詐騙。指一方使用偽造的身份及公司信息簽訂合同,在獲得利益后便無法取得聯系。
(二)合同主體替換
合同主體替換常發生在合同轉讓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合同簽訂方提出公司運營出現狀況無法繼續履行合同義務,介紹新公司繼續合作,而新公司會給予大量的優惠政策,導致原合同簽訂者未詳細查看新公司資質從而受騙。
(三)有限責任欺詐
有限責任欺詐是指簽訂合同的雙方中,由一方注冊資本較低。在交易中通過期限許諾的方式進行遠超其支付能力的交易。一旦交易發生問題,被騙方僅能獲得較低的注冊資本賠償,產生較大的損失。
二、合同主體欺詐防范手段
(一)合同簽訂方資質審查
在國際交易中,避免合同主體詐騙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合同簽訂前對對方公司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保證對方具有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
1.經營狀況審查
經營狀況審查主要指對方的經營能力。包括對方公司成立時間與主要經營項目;對方公司產品在市場中經營狀況與發展趨勢;對方公司海外營業額在總營業額的比例;當出現子母公司情況時,要注重對子公司經營狀況進行審查或要求對方出示子公司資產不足以履行合約時,母公司替代履約的文件申明。
2.信譽審查
信譽是公司選擇合伙人時主要參考依據,同時也是雙方展開深度合作的基礎。信譽查詢手段主要有三種:第一,銀行查詢。國外擁有完善的信譽評估系統,對方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譽會在國外銀行中直接展示;第二,同行業公司查詢。每家公司都會有多個合作對象,合同簽訂前可以通過向該公司其他合作對象詢問其合約履行狀況確定對方信譽程度;第三,報紙等文件資料查詢。國外媒體會定期對公司經營能力與信譽狀況進行評估,并在報紙上展示,公司在簽訂合同前可通過查詢近期的文件資料判斷對方的信譽程度。
3.主體性質查詢
主體性質查詢的內容隨對方合同簽訂者的身份而不斷改變。
當簽訂人為自然人時,第一,要保證對方具有簽約能力,各國對自然人的簽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常見為年齡要求與精神健康要求;第二,要保證對方能夠代表公司進行簽約,常見手段為要求出示相關證明文件。
當簽訂人為法人時,法人簽訂的合同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所以在合同簽訂前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明,保證其作為正確合作方的法定代表人,避免對方使用虛假身份對公司造成損失。
當簽訂人為委托代理人時,在合同簽訂前必須要求對方出示委托代理書或者公司法人出具的授權證明,并對對方出具的文件進行核實,確保簽訂合同的對象擁有合同履行能力。
(二)合同轉讓時提高警惕
當對方提出合同轉讓時,公司要對對方近期經營狀況進行審查,核實對方提出轉讓原因的真實性。同時對第三方公司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包括經營能力與主營產品、注冊資本、信譽狀況等,確保對方具備足夠的履約能力。當合同簽訂時間較短對方提出轉讓時,或第三方公司給予大量優惠條件時,公司要提升警惕度,對第三方企業進行二次調查,查看對方是否冒用其它公司信息進行詐騙,以便有效規避合約風險。
(三)加強資產審核
當合同簽訂方為有限責任公司時,要對對方的注冊資本與注冊位置進行審核。一方面保證對方公司具有足夠的資本履行合同義務,另一方面保證對方公司真正進行市場經營而非為詐騙注冊的低成本公司。同時在合作進程中要提高警惕,盡量避免延期付款的情況發生,最大可能避免公司因詐騙而承受巨大損失。
三、結語
合同主體詐騙是國際交易中常見的詐騙方式,且詐騙方法不斷增多,詐騙手段不斷向智能化發展。公司在進行跨國經營時要提高警惕,加強對合作方的資格審核,確保對方的履約能力。同時,在交易進行中要做到依法辦事,規避企業跨國貿易中的風險,提升我國國際貿易收益。
參考文獻:
[1]蔣琪,趙晶.外貿騙局那點伎倆之國際貿易中的“合同主體欺詐”[J].中國海關,2015(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