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萍 靳風林
摘要:現如今國內外都在積極發展童聲合唱藝術,我國的童聲合唱團體也在國外打出了響亮的名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也促進了全國各地小學合唱藝術的蓬勃發展,但由于各種因素,各地區的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大部分小學合唱團體存在著缺乏專業合唱指揮老師的指導、音樂教師能力有限、缺乏正確的訓練方法等問題。本文主要論述當下鄭州市小學合唱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及對高校師范音樂學專業學生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小學合唱 教育現狀 存在問題 解決方法
一、小學合唱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育孩子們的團隊精神
合唱是多人在合作的基礎上互相配合、互相襯托來共同完成的藝術表達方式。在當今社會,大家都欣賞高效率、高質量的團隊合作形式。合唱就是一種能夠讓孩子們在團隊歌唱訓練中認識團隊力量、培育團隊意識、培育團隊精神的一種藝術。因此,合唱的教育作用不僅在于豐富孩子們精神世界,更在于培育孩子們優秀的內在品質。
(二)提升孩子們的音樂素養
學習音樂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的音樂素養。兒童合唱是孩子們通過合唱來表達自己學習過的專業音樂知識,更能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音樂的含義、音樂的特點、音樂的魅力等,畢竟我們運用的是人人皆有的樂器——人聲。在這樣深入的認識中,孩子們收獲的不再是單純的樂器熟練度,而是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兒童合唱更開闊了孩子們的音樂眼界,拔高了孩子們專業的音樂素養。
(三)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品質
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更加具有韌性與抗性。生活中一些心理素質較弱的孩子,他們在性格上比較膽怯,抗拒當眾表現自己。合唱是一種在集體中進行表現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把個人演唱與團隊表演融會在一起的藝術形式,孩子們在表演過程中互相配合、互相襯托,使個性強、愛表達的孩子收斂圓潤,使怯于表達、性格內向的孩子展現鋒芒,從而達到整體和諧的效果。
(四)給予孩子們付出與收獲的情感體驗
孩子們從排練到上臺再到表演結束,會同時收獲辛苦排練的付出與掌聲雷動的獲得這兩種并行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勞有所得的愉悅感。每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對歌曲的解讀和歌曲的表演,不僅收獲了音樂情感上的升華,更在個人精神世界中得到慰藉。因此,孩子們會通過一次次在舞臺上的演繹所綻放的光彩而反復體會到付出與收獲的因果關系。
二、鄭州市小學合唱教育的現狀
在我國合唱教育不斷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鄭州市的各個小學也都在積極地發展合唱藝術教育,各個學校都在努力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藝術氛圍,但目前為止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鄭州市各區、各校之間合唱教育發展程度參差不齊
目前鄭州市各個學校都在積極發展合唱藝術,并且有不少合唱團體在國際比賽中獲獎。2016年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在索契舉辦,在76個國家283支合唱團中,來自鄭州市的四所小學的合唱團都獲得大獎,其中緯五路第一小學的金鷹合唱團拿下了童聲組冠軍賽金獎,文化路第一小學獲得冠軍賽銀獎,文化路綠城小學和緯五路第二小學獲得公開賽銀獎。鄭州市教育局也非常重視藝術教育,每兩年舉辦一次合唱比賽,但是能進入最后決賽的大多都是金水區、二七區的一些小學,這也就證明了合唱教育發展程度的不統一。
(二)受眾面過于局限,課堂教學達不到理想效果
在鄭州市的小學合唱團中,大部分都是以校級為單位的,而能參加合唱團的同學也在少數,因此大多數同學也就無法了解合唱的魅力。現在小學所用的音樂課本中,低年級的教材合唱作品占據的教材內容較少,而且形式上基本上為輪唱或齊唱。到了高年級,合唱所占據的內容又急劇增高。但是在課堂中,每節課只有40分鐘,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達到教材要求的合唱教學目的。
(三)教師專業能力欠缺,無法解決合唱教學中的問題
在鄭州市各小學中,音樂教師多來自地方師范院校或綜合類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大部分在大學階段學的是聲樂、器樂、舞蹈專業。大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對合唱指揮的重視不夠,在合唱指揮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學到的僅僅是能指揮常見節奏的基本拍。因此,缺乏合唱團聲音訓練能力和指揮作品的能力。鄭州市對小學合唱越來越重視,由于小學教師在訓練合唱上能力薄弱,在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時,大部分學校都要請專業的合唱老師去指導。尤其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和教材上的合唱作品,教師更是沒有有效的方法解決課堂上所存在的問題,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在參與各項活動時,音樂教師也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完成排練,有時也會影響常規的課堂教學。
三、針對鄭州市小學合唱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
(一)重視小學階段合唱教學
在鄭州市,合唱的發展還是不及北、上、廣、深地區,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引進合唱指揮專業的老師,來提高鄭州市的整體合唱水平。并且可以多舉辦一些合唱比賽,給學校、教師、學生提供舞臺和學習機會。各個學校之間也要互相交流學習,各區域的教師可以交換學習,其他區域的教師可以向合唱水平較高的學校學習。在各個學校中,每個班也要有自己的合唱團,學校可以舉辦校級合唱比賽,來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規范小學課程中的合唱教學
現今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藝術素養教育。很多學生在一些藝術教育機構學習。而合唱藝術會讓學生了解更多,音樂素養也會提高很多。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在參加合唱團后,音準及音樂素養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合唱在小學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音樂課中,教師也要向學生每節課有一個小的知識點,點滴積累音樂素養,每個班級都有屬于自己的合唱團,提高音樂課的效率,規范課本中的合唱教學。
(三)規范合唱教學方法
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合唱中來。作為教師,要極力完善自我,努力改進教學方法,革新教育理念,科學運用音樂教材。在以往的教材應用中,教師經常會被教材束縛,沒有靈活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而影響到學生對合唱方法的掌握。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對教材進行整體性研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運用教材。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年齡段創新出教學方法。對合唱的發聲方法進行科學的訓練。
(四)為教師提供鍛煉平臺以及外出學習的機會
教師的能力有限,就會限制合唱團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調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學校可以每年提供給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不僅要在國內學習經驗,更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方法。也可以參加一些社會上專業的合唱團體,通過親身的體驗去看專業的指揮如何指揮,如何訓練聲音,如何處理作品,通過去看、去聽、去學,再靈活地運用到自己日常的教學中。
四、關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合唱指揮與實踐教學的想法
作為一名師范院校的在讀大學生,筆者結合自身學習與實踐,對于未來的合唱教學提出了幾點意見。
(一)加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與實踐教學
合唱這一藝術形式在中小學音樂教學和社會群眾音樂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在部分高校中,特別是音樂教育專業的部分學生只偏重聲樂、鋼琴、舞蹈這些專業技能的學習,輕視合唱指揮課程的學習。因此,作為高師音樂學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學好學校開設的、將來更有可能大范圍用到的合唱指揮技能課。同時學校也要重視加強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與實踐教學,讓每個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都盡可能地參加合唱團排練及演出活動,在合唱團中培養合唱意識、學習發聲方法。在課程設置上,盡量以小班教學為主,重視其專業性,保證學生合唱指揮基礎的扎實。
(二)高校合唱指揮教學課程與中小學合唱教學內容相結合
高校專業合唱指揮課程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必須學習的課程,旨在提高我國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與指揮知識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為以后中小學開展合唱與指揮課程提供優秀的人才。因此,作為學生應該在拓展高水平藝術作品的同時,也關注中小學課本上簡單的合唱作品。學校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結合實際,根據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開展相關專業學習中小學教學內容的課程。
(三)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在校生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課本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將課本內容與客觀實踐相結合才是重中之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給予中小學校優秀的音樂師資力量,然而當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著教學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很多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經常上“舞臺”,卻幾乎沒有上過“講臺”,也有不少學生考試中經常是高分,但是教學成績卻常常“不及格”。這種師范類學生嚴重缺乏教學實踐能力的現象屢見不鮮,也導致了學生畢業之后難以立即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以至于初期的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因此,學校可以開展活動,讓學生走上講臺,給學生去學校實踐的機會。同時學生在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與“三支一扶”等具體實踐活動中應當抱有積極爭取、全力參與的心態。
五、結語
合唱是鄭州市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鄭州市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學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學生、學校、社會提出的一些具體建議,希望可以對未來鄭州市的合唱教育發展起到借鑒作用,從而促進鄭州市合唱教育發展的全面提高。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音樂專業實踐活動之合唱教學——以鄭州市小學合唱教學為例”(項目編號:DCZ2017018;指導教師:靳風林,楚玲玲;項目團隊<含負責人>:任毅萍,張思雨,徐慶云,康佳,王有杰)。
(作者簡介:任毅萍,女,鄭州師范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聲樂演唱和教學;靳風林,女,碩士研究生,鄭州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和教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