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珍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產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取本院婦產科分娩的120例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分別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常規護理,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6.67%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76.67,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1.67%低于對照組1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能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效果顯著。
【關鍵詞】產科;護理管理;護理風險管理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nursing management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 120 parturient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in each group.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were adop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67%, an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was 1.6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0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obstetric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maternal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with remarkable effect.
Key words: obstetric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02
引言
護理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中的一個管理程序,是指對已知或者是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以及處理的過程。施行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可以理論上可以降低各類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護理風險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在產科護理管理中通過實施風險管理產科護理的應用效果,為降低各類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提供參考,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婦產科分娩的120例產婦,產婦認知、精神良好,自愿參與研究;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病癥;心、肝、腎等臟器功能良好;產婦自愿參加研究;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年齡20-35歲,平均(26.71±2.85)歲;孕周38-42周,平均(40.15±0.85)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24例;觀察組60例,年齡20-36歲,平均(26.80±2.86)歲;孕周38-42周,平均(40.18±0.84)周;初產婦35例,經產婦25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次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調護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婦產科相關健康教育,說明住院期間注意事項,并協助其辦理入院手續和安置床位;詳細告知其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姓名,定時測量血糖、脈搏、血壓和體溫,遵醫囑用藥;每日巡視病房,維護病房環境,及時了解患者異常情況并詳細記錄;當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時,應給予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 給予護理風險管理,詳細如下。(1)識別護理風險對產科護理工作中潛藏的護理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和整理,同時對其產生的原因做出綜合分析。產科是產婦孕育新生命的重要場所,由于產婦的特殊性,如在護理產婦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將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因此,醫院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成員包括護士長、2名責任護士和多名護士,負責對產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進行分析、識別、歸類。如護士風險因素包括護士綜合素質不高、操作技能未全面掌握等,產婦自身因素包括依從性不高甚至拒絕遵醫囑等行為,醫院風險因素包括醫院感染等。此外,還應充分了解科室既往幾年護理中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尋找原因,再以此為依據制訂系統性的防控計劃。(2)正確評估風險小組成員進行分析討論后對影響護理的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級、評估,同時按要求計算風險的危險性,即風險的危險性=風險嚴重程度×風險發生頻率。全面掌握產科護理工作的風險嚴重程度和大小,并分層級、有重點地對產婦進行風險管理?,F階段,本院產科的危險要素主要有:高危病種和病癥,如子宮破裂、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先兆子癇等;產程觀察和護理;產房消毒隔離。(3)加強培訓力度定期開展實踐訓練及講座等,進一步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和專業技能。醫院應邀請經驗豐富的護士或外院專家,定期對產科護士進行授課。加強對護士操作技能的培訓力度,確保護士能高效地給產婦提供系統的護理服務。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67%(58/60),即滿意37例,基本滿意21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6.67%(46/60),即滿意17例,基本滿意29例,不滿意14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26,P=0.003)。
2.2 對比兩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出現1例意外事件,占1.67%;對照組出現5例護理缺陷,3例意外事件,1例護理糾紛,占1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45,P=0.021)。
3 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中的一個管理程序,是指對已知或者是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估以及處理的過程。產科為醫院重要科室,因其特殊性,護理難度較高。如何提高護理質量,為產婦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施行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理論上可以降低各類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護理風險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而在產科護理管理的過程中應用風險管理模式,可以使護理人員更好的識別、評估以及針對性處理產科護理中存在或者是潛在的風險,從而降低各種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的效率和質量,更好地保證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護理管理模式。有效的產科風險管理對保護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預防風險的發生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的護理風險管理尚不成熟,只停留于在工作中總結經驗,缺乏前瞻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可以使產科護理的整體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同時可以驗證護理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提高與完善護理的質量,做到使產婦順利分娩,盡量減少醫療糾紛發生。要完善護理質量的管理體系,重視護理質量的各個環節。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使其有效地推動程序化、系統化、制度化的標準護理服務質量管理,有效地避免與減少風險,保障護理行為的安全性,為所有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積極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不僅有助于改善產婦分娩結局,同時還能顯著提升產科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黃春華.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7):29-30.
鄭永珍,郁元元.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產科護理管理中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0):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