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偉
【摘 要】目的:探討對胸腰椎骨折患者選擇椎旁肌間隙入路(Wiltse入路)方法完成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椎弓根內固定術入路方法;對照組(35例):選擇傳統(tǒng)正中入路方法展開治療;觀察組(35例):選擇Wiltse入路方法展開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同對照組胸腰椎骨折患者臨床手術顯效率(25.71%)、手術總有效率(57.14%)對比,觀察組(65.71%)、(94.29%)均呈現(xiàn)出顯著提升(P<0.05);同對照組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以及手術時長對比,觀察組前兩項獲得明顯減少,后一項獲得明顯縮短(P<0.05)。結論: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椎弓根內固定術治療期間,選擇Wiltse手術入路發(fā)方法展開,對于患者臨床手術效果提升,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減少以及手術時長縮短,均可獲得明顯效果,最終對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復加快,顯著促進。
【關鍵詞】椎旁肌間隙入路;胸腰椎骨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01
近年來,因為車禍以及高空墜落等系列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增多,所以導致表現(xiàn)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例數(shù)呈現(xiàn)出顯著增加,臨床在實施骨折病癥治療期間,以椎弓根內固定術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但是不同入路方法的選擇,對于最終療效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1]。本次研究將針對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實施椎弓根內固定治療期間明確最佳手術入路方法,以此說明Wiltse手術入路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椎弓根內固定術入路方法;對照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61歲,平均年齡為(41.25±4.13)歲;觀察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3歲~63歲,平均年齡為(41.29±4.19)歲;觀察對比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進行俯臥位采取的指導以及協(xié)助,針對患者腹部展開架空處理,以保持肌肉松弛狀態(tài)以及脊柱自然平直狀態(tài),對于患者病變節(jié)段需要最大限度暴露,確定全身麻醉方法配合展開椎弓根內固定術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具體為:中心點選擇患者病變節(jié)段位置,之后順后正中方向,將患者皮膚與皮下組織保持縱行依次切開,抵達患者腰背筋膜位置停止。之后,針對患者腰背筋膜實施分離,并且將患者椎板、棘突以及骨膜下椎旁肌實施剝除,于患者橫突根部位置以及關節(jié)突位置進行牽拉,并且將椎弓根置入點露出,依次完成內固定系統(tǒng)安裝、撐開以及復位操作[2];觀察組具體為:針對椎弓根進針點以及位置通過定位器完成定位處理(利用C臂引導完成),并且對應于皮膚上方完成標記工作。之后順著患者棘突旁開1cm位置,將患者腰背筋膜縱向剪開,針對最長肌間隙以及多裂肌加以明確。針對患者C臂機定位點加以了解后,準備微創(chuàng)椎弓針合理置入,并且合理展開導絲置入操作,之后依次展開攻絲以及椎弓根釘擰入操作。準備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安置,對應展開撐開復位操作,在患者傷椎椎體內部合理完成異體植骨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臨床手術效果、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以及手術時長。
1.4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后凸角、椎體高度以及疼痛癥狀均轉為正常;有效:患者后凸角、椎體高度以及疼痛癥狀均獲得好轉;無效:患者后凸角、椎體高度以及疼痛癥狀均無好轉[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術結果,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展開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臨床手術效果)、計量資料(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以及手術時長)各以n(%)、 表示,各行檢驗、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手術效果對比 同對照組胸腰椎骨折患者臨床手術顯效率(25.71%)、手術總有效率(57.14%)對比,觀察組(65.71%)、(94.29%)均呈現(xiàn)出顯著提升(P<0.05)
2.2 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以及手術時長對比
同對照組胸腰椎骨折患者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以及手術時長對比,觀察組前兩項獲得明顯減少,后一項獲得明顯縮短(P<0.05)
3 討論
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椎弓根內固定術治療期間,Wiltse入路方式的應用,呈現(xiàn)出微創(chuàng)特點,對于椎管減壓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不需要將患者椎旁肌進行剝離,能夠將重要血管有效避開,在減少術后引流量、肌肉損傷以及術后失血量等方面均可以獲得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椎弓根內固定術治療期間,選擇Wiltse手術入路發(fā)方法展開,對于患者臨床手術效果提升,術后引流量、術中失血量減少以及手術時長縮短,均可獲得明顯效果,最終顯著促進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復加快。
參考文獻
許沛榮,肖俊,朱鋒,等.經(jīng)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8,33(11):1166-1167.
羅學勤.經(jīng)Wiltse入路結合傷椎置釘椎體內植骨治療無神經(jīng)癥狀的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8,20(10):762-765.
單輝強,李翀,尹毅,等.經(jīng)皮椎弓根釘和經(jīng)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釘系統(tǒng)治療單節(jié)段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骨與關節(jié)外科雜志,2018,11(10):73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