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偉
(河南省南陽工業學校,河南 南陽 473035)
可能有人認為“職業教育”與“高考改革”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職業教育”還能對“高考改革”有影響?在筆者看來,“職業教育”不僅對“高考改革”有影響,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近年來,關于高考的非議不絕于耳,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先生曾給高考列舉了十條罪狀:“一曰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打亂了人一生的生活節律。二曰只考語數外,負面導向中等教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曰扼殺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四曰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五曰扭曲價值取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取向。六曰扼殺了很多老師的職業成就感。七曰滋生諸多‘教育投資潛市場’,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八曰絆倒‘偏科生’,浪費專項人才。九曰將‘后進生’趕入深淵。十曰助長考試舞弊風氣,孩子誠信的天平在傾斜!”其實高考的弊端豈止這些,它不僅影響中小學的素質教育,也嚴重影響著高校的質量。
既然高考弊端如此之多,那么怎樣進行高考改革呢?下面談談筆者對于高考改革的看法。
關于高考改革,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現在2017年的高考改革最新方案,高考制度進行一些小心翼翼的改革嘗試:“3+2”、“3+X”、“3+X+綜合”、“地方命題”、“一年多考”等等。理論上這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減輕學生負擔、增加考生和高校雙向選擇的自主權是有利的,因而是向前邁進一步。但實際上,由“3+X”改為“3+X+綜合”,在考試科目上又回到了5門,在考試內容上增加到9門,這顯然是與減負的目標背道而馳,因而是向后退,而且比原來的“3+2”還要退步。
究其原因,是因為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只要高考存在,不管怎樣改革,其統考統招的“唯分招生”基本格局并沒有改變。因此應試教育就不會消失,學生的負擔就不可能減輕。
高考及其派生出的應試教育已經使我國的教育偏離了初衷,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靈魂,對中國學生的負面影響快趕上“科舉”。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教授范誼曾提出“要像揚棄科舉一樣揚棄高考,而不是修修補補。”高考改革最終歸宿是取消高考,而不是“3+2”、“3+X”、“3+X+綜合”等等的考試改革。
取消高考后,高校招生變為自主招生:按才錄取、寬進嚴出的招生政策。招生可以變為如下方法。
(1)高校破格錄?。焊咝?梢愿鶕W生的突出表現,破格錄取。
(2)教師推薦:中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向高校推薦。
(3)個人申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特長向高校申請,面試錄取。
(4)自由轉學:學生在高校興趣改變或不滿意可以申請轉學。
其目標是將“高考獨木橋”變為“高速立交橋”。為各種各樣優秀學生敞開大門,不將任何一個優秀學生拒之門外。高校招生不再是最后的沖刺分數,而是長期的學習態度,平時的活動和學習記錄。以綜合考察學生的學業因素、非學業因素、社會評價制度取代現行高考。

解決名校擁擠現象方法很多,筆者認為可以用以下幾個主要方法解決:
1.寬進嚴出2.高校預科3.職教分流4.自由轉學5.高校特色突出6.教育資源均衡7.教育資源開放公開。
取消高考,將高考的競爭推移到了高校,這既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高校提高教育質量。因此,高校要先行改革,做好充分準備。
去行政化就是去掉教育的“官本位”體制,去掉高校的行政級別。行政過多地干預高校,滿足了“官本位” 追逐金錢和權力的政治欲望,容易造成行政因素對招生等教育事務的干涉,會阻礙高考招生改革的進行。應該將行政干預變為行政監督。
高校自主、公平、公正招生的基礎是高校的公信力。通過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甚至是教育立法、監督機制和信息的公開透明制度的完善等等來建立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降低自主招生導致高考腐敗的風險。
高校市場化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各種教育資源自由競爭流動,提高高校質量。真正教育市場化的出現,會形成真正的高校之間的競爭,帶來高校真正健康的均衡發展,出現多樣化的教育。有利于寬進嚴出、自由轉學的實施,消除高?;煳膽{混日子現象。
為什么說高考改革的成敗在職業教育改革呢?這是因為只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吸引人了,達到能分流40%的高考學生,那么取消高考的改革才能順利實現。那么職業教育的現狀如何呢?
1.辦學經費不足
職業教育的經濟成本一般說來為同等普通教育的兩倍。政府投入不足,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需要的大量的資金,實踐教學中也需要的大量相應儀器設備,根本得不到正常的經費保證
2.辦學質量差
部分領導不按教育規律辦事,管理效率低下,一方面教育經費不足,另一方面設備閑置浪費嚴重。另外,企業與行業的支持力度不夠,課程內容落后于企業發展,教學改革落后于市場需求,“雙師型”教師十分短缺。導致辦學質量差,畢業生就業困難。
3.招生困難
絕大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為二流教育,沒有好的出路。因此新生報到率不高,不少院校新生報到率低于50%。報到的學生流失率在5%以上。招生危機實質上是質量危機。
那么職業教育怎樣改革才能助高考改革成功呢?
1.職業教育脫離高考招生體系
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應該是并行的兩條路線。職業教育應明確脫離普通高考招生體系,面向社會招生。為學生提供成長、工作的另一途徑。減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壓力。
2.建立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
確立職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是階段性教育而非終結性教育。職業教育升本、考研、讀博以及與普通教育的溝通銜接應立體流暢。職業教育應更靈活、更接近社會和企業需要,是一種比高等教育開放性更高的全民教育體系。
3.建立政府、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
為什么我國的職業教育這些年徘徊不前呢?主要是沒有企業的真正參與。應學習和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國家立法,政府統籌,地方和企業主辦共同投資,各施其職,高效運行的先進經驗。沒有國家的重視,職業教育就沒有充足的法律和經費保證。沒有企業的參與,職業教育就沒有質量保證,就不可能吸引學生,職業教育就是死胡同。因為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甚至管理在企業。為什么我國的職業教育這些年徘徊不前呢?主要是沒有企業的真正參與。
我國企業并不缺乏支持職業教育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企業都認為,企業的發展與職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或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他們希望能早日進行有效的改革。
雖然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但是企業對此問題真的很關心嗎?威望科技董事長徐德清認為:一般中小企業雖然已經認識到職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它們并不大愿意給予支持,而其原因并不在于自身實力有限。我國中小企業面對的首要難題是,支持教育只能靠自身思想覺悟,而得不到相應的政策支援!
他舉例道,在歐美國家,企業支持教育往往可以獲得減免稅務的優惠,從而“名利雙收”;但是我國的企業家卻往往只能“以利換名”。他呼吁,我國也可以對中小企業采取類似的政策,將扶持教育和其自身利益掛鉤,鼓勵它們給予教育更多的支持。
職業學校因為行業、產業以及經濟、就業的關系,和企業的關系非常緊密,政府、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體制非常必要,對于政府、企業、學校非常有利。企業與學校實現技術與資源共享,職業教育有了質量保證。政府、職業教育為企業服務,提高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也振興了經濟、提高了國家競爭力。
總之,高考改革是的撬動教育系統的大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影響面大,專業性強,面對復雜的利益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困難不難想象,但取消高考勢在必行。因為只要高考存在,“唯分數論”的問題也不會改變,基礎教育的任何改革都是換湯不換藥,素質教育只能在原點徘徊。
因此,需要堅定“取消高考”的改革方向,通過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先行改革,為“高考改革”掃清障礙,高考改革就一定能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