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 吳啟珍
(桃源縣漳江鎮漁父小學,湖南 常德 415700)
20世紀60年代,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專家東尼·布贊(Tony Buzan)在研究腦神經生理科學的基礎上,受達·芬奇、愛因斯坦筆記的啟發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思維導圖英文為Mind Map或Mind Mapping,有人也將其翻譯為腦圖或心智圖。東尼·布贊并未給思維導圖下出確定的定義,他只在他的著作《思維導圖》一書的2016版第34頁中這樣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圖表,一種整體思維工具,可應用到所有認知功能領域,尤其是記憶、創造、學習和各種形式的思考。”北京師范大學的趙國慶先生在他發表于《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概念圖、思維導圖教學應用若干重要問題的探討》一文的第79頁中,將思維導圖概括定義為:“思維導圖是為促進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的可視化、非線性思維工具。”這一定義得到了國內專家和學習者的廣泛認可。
東尼·布贊原創的思維導圖是由一個中心圖(中心主題)出發,通過聯想或想象引出若干個分支,再每個分支為節點(次級主題)引出若干個新的分支,再通過聯想或想象不斷延伸,最終形成狀如大腦神經結構的發射式圖形。思維導圖的基本元素是線條、圖形、文字和色彩,也可以添加圖畫、代碼、符號、連接線等,以幫助思考和記憶。
“大腦傾向于尋找模式和完整。” (引用自東尼·布贊《思維導圖》第10頁)對于小學生來說,尤其是從來不了解思維導圖的小學生,不要講過多的理論,要以實踐為主,給他們提供帶有文體要素的應用模式,讓他們學習一些范例,養成應用思維導圖閱讀習慣,走上思維導圖快讀之路。
如:閱讀寫人文章的內容可以用以下模式(見圖1),讀寫人文內容范例(見圖2):

(圖1)

(圖2)
分析寫人文章的結構可以用“三式八型”中的總分模式。范例圖如下:

“按模學步,培養習慣”與思維導圖快讀有什么關系呢?1.閱讀意識清晰了。什么體裁的文章用什么模式讀,這是第一快。2.閱讀目標清楚了。尋著不到二十個字的體裁要素去發現關鍵詞,帶著明確的結構特征去解讀作者思維,大大減少閱讀的盲目性,這是第二快。3.在簡化的閱讀訓練過程中,快讀素養積累得快,這是最有意義的第三快。
有人說,文章的題目是眼睛,眼睛會說話。文章的題目會說給讀者什么?會說給讀者文章的內容,或作者的想法、情感。讀者便可從中感知體裁——寫誰,或寫誰做什么;便可快速確定基本的思維導圖快讀模式,減少盲目閱讀、重復閱讀的次數。如《桂林山水》——寫景;《炎帝創市》——寫人;《“年”的來歷》——寫事;《山雀》——寫物。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王漫在她的《聽課評課的要領》一書中寫道:“語文教學中,無論閱讀還是寫作,都應有必要的文體意識,依據特定文體的表達規律,指導具體文本的讀寫活動。”這就是她聽課評課的“得體”觀,其實也是上課老師應該做到的“得體”活動,因為特定文體都是有特定表達規律的——特定思維導圖模式。
關鍵,指關鍵詞;主,指主題關鍵詞;次,指用來托舉主題和節點的次級關鍵詞。有時無法從題目中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就要通過從文中尋找主關鍵詞來感知。如《神鳥》,寫物?不是,因為神鳥聰明伶俐、會說話,原來是寫人的。又如《平分生命》,寫事?不是,因為從“猶豫”、“無知”、“勇敢”、“昂起頭”等關鍵詞中可以感知是寫“貝貝”——人物的。主題關鍵詞有時出現在開頭段,有時出現在結尾段,有時需要從其它關鍵詞中提煉。《神鳥》的主題關鍵詞在第一段,《平分生命》的主題關鍵詞需要提煉。
思維導圖不一定是分支單向擴展的關系結構,可能是多維交叉的網狀關系結構。理清了復雜的結構關系,才有可能實現閱讀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感悟,從感悟到創新和創造的深度發展。如《桂林山水》,三大段之間有緊密的總分總的結構關系。思維導圖如下:

寫漓江的水看似獨立,寫桂林的山也看似獨立,但,只有山水合二為一才能“甲天下”。一個“甲”字引出了對桂林山水的描寫,對桂林山水的描寫說明了“甲”的名符其實;只有“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才有“人在畫中游”的美。第三段的“贊美”源于第二大段的描寫,又是對第二大段桂林山水情真意切的贊美。因此,文章段落之間的關系密切,呈多維顧盼的立體網狀關系結構。理清了這樣的關系結構才叫感知了文章。
篇幅較長的文章或者書籍,往往是多種體裁的運用,結構很復雜。因此說,思維導圖的快讀模式也要綜合運用。多種模式怎樣綜合在一起呢?要看內容,分類分層為并,首尾銜接為串。如《神鳥》一課的思維導圖就是模式綜合運用的典型范例:

大腦對圖像有獨特的敏感度和記憶力。經過實驗測試證明:“哪怕播放的速度很快,在三維空間內,大腦還是可以在不損害效率的情況下分辨出圖像來。” 大腦對圖像的記憶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引用自東尼·布贊《思維導圖》第48頁)記:記憶;誦:大聲朗讀。畫出思維導圖不是目標,只有思維導圖畫入了大腦皮層才算目標達成。這需要在教學中進行不斷地評價。方法是憑圖記誦。初學時允許看圖記誦,漸漸地發展到脫圖記誦。實在回憶不起來時允許秒掃原文,又立刻進入憑圖記誦的狀態。大腦皮層反復受此“刺激——重播——神經元電聯”,將大大改善那些所謂記憶力差學生的記憶狀態,將后天不良因素阻隔的記憶力恢復到嬰兒期令人驚訝的程度。也就是說,除非有天生的腦部缺陷,人的記憶力,甚至是理解力在嬰兒期及之前的表現是差不多的,受嬰兒期之后的環境影響才開始分化。“憑圖記誦,全面發展”策略的應用,將使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培養目標全面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