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歷來被稱道的人生樂事。教師豈止象韓愈在《師說》里說的“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人怎樣做人。師愛是全面的,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思想成長、身體健康和課余生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貼心人。教師的愛不能只限于自己所教的學科和課內,而要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全部領域,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如何讓學生在這小學階段學到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我經過深入的了解、研究,因班制宜,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向學生廣施師愛,協調好教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協調與科任教師的關系
(一)注意大力支持和配合科任教師的各種工作,與各科教師共同分析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例如:六年級學生面臨升學的任務,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同樣重要。平時,我往往注意引導學生三科齊頭并進,全面發展,啟發學生認識到僅僅學好班主任教的語文課是遠遠不夠的,單科“狀元”固然令人羨慕,但三科“桂冠”更值得追求。我積極鼓勵學生一定要學好英語和數學,并且有針對性地配合科任教師采取“結對子,手拉手”的形式進行“培優扶差”。
(二)經常向本班學生宣傳科任教師的優點長處,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敬佩感。我班的學生有一部分生性調皮,尤其是那些個子高大的男同學,對于班主任的課,他們是不敢“太歲頭上動土”的,但對科任教師的不敬行為偶有發生,比如上課搞小動作 ,不交作業等。于是,我舉行了一次“假如我是老師……”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暢談假如自己是老師,碰到這些情況該怎么辦,并且有意識地向他們宣傳數學老師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工作積極負責;英語老師上課生動、活潑等優點,使學生對科任教師頓生敬佩之情。漸漸地,無論上哪一門課,學生都積極專心了,交作業也按時了。
二、融洽與全班學生的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有效地運用教育權威的同時,建立一種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平時,我很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取代“獨斷專行”,用愉快的精神氛圍,消除彼此之間的代溝,堅持人人平等,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俗話說:“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須先知人。”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了解學生,更應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我充當這個角色時,是采用以筆代嘴,以字代言,即通過周記的形式直接和學生溝通,來個“紙上談心”。所謂“紙上談心”,即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關于自己一周來的思想、學習、生活或及班務動態的小結;也可以與老師說說自己的心理話,還可以寫其它內容。我批閱后再將意見和事情的處理措施在班會課上反饋到學生中去。在實施“紙上談心”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尊重學生的隱私,珍惜學生的信任,切忌把學生的隱私當作新聞隨意張揚。否則,不僅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的威信也會一落千丈。在“紙上談心”的過程中,我指定專人負責收發,未經學生本人同意,任何同學不得私自翻閱。“紙上談心”可能使學生消除直接面談的那種怕羞和緊張感,既民主又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師高效、優質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確實裨益不淺。
班級的民主管理還體現在作業布置的改革,我班的作業布置多少,基本是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一般是讀、寫結合。為什么這樣做呢?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7~10歲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內,10~12歲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30分鐘內,因此,教師布置作業的份量不能過大,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時,我在本班學生中進行了一項調查:你最不喜歡怎樣的老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填:最不喜歡經常留堂、作業量太多的老師。學生的心聲給予了我啟示,在布置作業時,如果發現學生面有難色,就及時了解原因,如發現有些科目明天要考試,或其他科的教師已布置了較多的作業,我就給學生開“綠燈”,立即修改備課時既定的作業量,使學生負擔合理,做作業時心情比較愉快,作業的質量自然就保證了。
我愛學生,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小學生年紀小,閱讀淺,對事物的認識似懂非懂,在學習、生活中容易出現錯誤,但我絕不會當眾責備學生,而是選擇時機單獨進行,這樣做就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批評教育學生時,我十分注意先尋找學生的某些優點并予以表揚鼓勵,千萬不能把學生說得一無是處。俗話說:“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須知先表揚后批評對一般人來說都較容易接受,小學生更是如此。這樣會使孩子對老師的批評教育心悅誠服。但學生也不能一味地批評,要多給學生一點面子,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機會“哄”學生,讓他們成為你的朋友,這就是教育的藝術。如我教過的學生小何,因為家庭變故形成頑劣的性格,而且還養成了小偷小摸的習慣。接班后,通過了解,我知道他缺少正是那份偉大的母愛,這是對他進行教育最好的切入點。于是每次春游、秋游前,我就偷偷地塞幾十塊錢給他買零食;每次過年回來,我趁全班同學都到操場做早操時,就叫他單獨留在班里,悄悄地塞給他一封“利是”(壓歲錢)。他深切地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愛,從此他再也不調皮搗蛋了。
每次搞大清潔時,小何等幾個調皮的男同學總是在搞完衛生后悄悄地給我沖洗摩托車;每次分早餐,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先把一份大的留給我,總會給我遞上一包紙巾。這樣,學生由“信其道”達到“親其師”,我贏得學生的信賴,成為他們的朋友,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左右逢源,一帆風順。學生也在一個充滿友愛之情,愉快之感,蓬勃向上的班級環境中健康成長。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回”。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獻出了自己的拳拳愛心,因此受到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尊敬和領導的好評。記得列寧曾告誡過我們要“少說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二十幾年來,我正是這樣去實踐,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從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這區區小事能給學生帶來歡笑,那么,我永遠心甘情愿地做這些小事,讓愛心化作春雨,一滴滴滋潤學生幼小的心田。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