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梅
學生社團是經過學校職能部門批準成立的學生組織,為滿足團隊共同意愿和個人興趣愛好,由團員自愿組織而成,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它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實施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途徑。借助社團之力,可以推動整個班級的健康發展。
一、借社團特色活動之力——改變班級精神面貌
大多數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學習基礎薄弱,成績不佳,厭學,缺乏自信,孤傲冷漠,不求上進。這是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課堂教學在發展學生智能上嚴重片面化的結果。社團活動能誘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反復的專項訓練有助于學生發揮特長,加強優勢,提升素養。習近平曾說過,讓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機會。班主任若聯合各科任老師想方設法在班會、晚會、集會、課間、課堂等插入學生在社團訓練的相關項目,如讓班里舞蹈社團的學生排練某些舞蹈,不但在本班的班會課、德育課、音樂課上展示,而且可以到本校或更大的舞臺去表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學生親身經歷或目睹由平凡到精彩的蛻變過程,重新認識到自己還是一個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新一代青年,從而使整個班級樹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統一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借社團培養模式之力——建班級互助團隊
目前大多數社團培養社員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社長帶部長,部長帶社員,社員帶新社員。這種傳、幫、帶模式讓社員在其中需要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從依賴變為自主,從而培養了社員獨立思考、組織、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一文中的觀點——“大多數學生得熏染,督促就肯學了。” 況且學生之間這種“熏染、督促”沒有所謂的“權威”,具有較濃厚的民主氣氛,容易產生健康向上的群體意識,激發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教育的目標。
因此,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以此建立以宿舍為單位的自愿互助團隊。這樣比較容易實現“教師教學得快的隊員,快隊員幫慢隊員,慢隊員帶新隊員”的一對一團隊互助模式,充分發揮團隊“熏染、督促”之效。如在班級實行人人輪值班長制度,班主任以“手把手教方法,心貼心談思想”的理念帶即將當值班長的“快隊員”一周,然后讓他帶著下周的輪值“見習班長”上崗。這樣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團隊互助管理當中,既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又使每個同學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取長補短、積極進取。借助社團培養模式之力,打造出“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的優秀班級。
三、借社團管理系統之力——促班級全面發展
目前學校社團管理除了傳統的日常管理機構,還采用網絡管理系統,功能主要包括社團課程管理、上課信息管理、通知管理、作業管理、考勤管理、活動展示等功能模塊。學生、家長、教師隨時可以瀏覽社團負責人發布的社團動態、活動照片和學習內容等,關注相關狀況。這不但架起師生、家校之間溝通的橋梁,還有組織、有計劃、有成效地達到規范學生種種行為的目的。
在推行現代化教育的今天,班級完全可以構建家庭、學校之間的一體化、數字化、個性化管理系統,讓家庭教育的親情力量與學校專業教育相結合,促使班級學生全面發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為了讓本班中職生養成8S規范的職業素養,開展“美在身邊”為主題的拍攝活動,并請家長共同關注: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場所中發現美、拍攝美;在班級管理網絡平臺展示美,傳播美;在課堂上講述美、感受美;然后共同去認識美、追尋美,讓學生不斷“美化”自己的行為,促使8S活動向“合理化、行事化、習慣化”演變,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當每一個學生把8S的良好行為習慣帶回家、帶進企業之時,那就是家校合作教育成功之時,且必將形成良性循環,造福家庭和社會。
總之,借助社團的巨大推動力,既可以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也能促進班級全面、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