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生 金科 程嘉輝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是黨在高校中核心領導地位的重要體現,是有效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高校以育人為中心的各項工作的核心保障。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直接影響著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發展,關乎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外在環境和內在因素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也隨之出現,如何創新思路、應對挑戰,確保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行之有效顯得尤為緊迫、必要。本文結合我校軟件學院分黨委的基層黨建工作實際,做一匯報:
一、提升高校基層黨支部的組織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這一要求對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而言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為新時代加強高校黨支部建設指明了方向。如何通過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來激發黨支部的服務動力、創新活力,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是當前高校黨支部建設的重要任務。
(一)在探索共建新機制中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
(1)班子成員與師生共建。校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指導各院系師生黨支部,院系領導班子對接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工作。這一舉措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營造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良好氛圍。同時,也進一步拉近了與師生的距離,有利于班子成員在工作中換位思考、接受師生監督,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
(2)按專業跨年級打造黨支部。我學院每年級學生近千人,以往是按年級成立黨支部,低年級黨員少、積極分子多。學院分黨委根據實際需要按專業跨年級打造黨支部,實現新老黨員共建,以老代新,開展“一對一”結對共建。為青年黨員答疑解惑,促進新黨員的快速成長。
(二)在服務師生中提升黨支部組織力
基層黨代表是黨支部的骨干力量,在團結、服務師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參與學校決策管理,是黨代表的分內任務。在選舉黨代表人選時,名額向一線教師傾斜。這一機制建立以來,基層黨支部黨代表認真履職,切實為師生辦實事辦好事。基層黨支部黨代表深入班級、宿舍、機房實驗室,發現問題并積極協助解決實際問題,搭建了黨支部與廣大師生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服務師生的過程中提升了黨支部的組織力,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增添了助力。
二、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提高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效性的關鍵就是使基層黨建工作與高校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擴大基層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癥下藥,確保黨的大政方針在高校基層的貫徹落實,確保基層黨建工作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發揮作用,真正體現服務學生的根本屬性,讓學生黨員在活動中真正成才。
(一)改進形式和內容,豐富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
改進新時期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大重點,是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舉措。軟件學院分黨委切實轉變以往基層黨組織活動形式,改進陳規的組織活動內容,把走過場,走形式的陋習徹底革除,改變單一的讀文件、看視頻模式,要以黨的思想、理論和政治教育為基本點,給組織生活增添吸引人的形式和新的內容,如圍繞黨的新思想、新理論為主題的演講、征文、書畫、辯論比賽和知識競賽,結合“課程思政與立德樹人”為專題的崗位練兵教學比賽,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東北抗聯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等紅色基地;以黨的典型人物、典型形象為主題的短劇等,把政治學習和展現黨員個人風貌的活動有機結合,追求活動效益的最大化,充分發揮黨員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充實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
(二)有效運用新媒體,擴大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活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高校基層黨的建設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快捷的傳播方式和及時的主體交互性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開創著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活的新局面。學院分黨委各支部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活動感染力,提高網絡教育參與度,讓思政教育成效“入心田”。互聯互通,構筑網絡教育矩陣,改“被動”為“主動”。求新求實,加強網絡文化產品設計,改“大眾”為“分眾”。同心同向,著眼長效機制建設,改“獨動”為“聯動”。向善向上,依靠師生力量,改“訓話”為“對話”。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網絡育人的依靠力量。
(1)積極應用網絡媒體有針對性地解決黨建中的組織建設問題。積極探索學生黨團組織進網絡社區,推行“團支部在網絡,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網絡黨團建設工作新模式,使黨建工作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實際。使基層黨團組織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開展“與黨旗合影”、“向黨說句心里話”、“國旗在我心中”紅色微信展播、紅色微博征集、“我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利用微視頻學習《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榜樣》系列節目,學習“時代楷模”曲建武老師優秀事跡等豐富多彩的網絡主題教育活動,擴大基層黨支部建設的覆蓋面,增強其影響力。
(2)積極應用網絡媒體有針對性地解決黨建中的思政工作問題。當前高校學生思想多元,思政工作面臨一定困難,借助官方微信等手段來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學院品牌形象,加強溝通,拓展師生、生生交流空間;利用網絡優勢,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開設各種微課堂,提供移動學習支持,加強對學生的發展指導。構建“微學院”、“微專業”、“微班級”、“微社團”、“微宿舍”,形成一個全新的“微生態系統”。
三、構建“三全”育人的協同模式
(一)明確任務,形成共識,全員育人
學院分黨委把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更好地完成全員育人任務,在組織上和制度上給予保障和獎勵機制。同時加強班導師、輔導員隊伍建設。
(二)把握特點,增強針對性,全過程育人
把全員育人理念、方法、制度貫徹到新生入學到畢業全過程。對入學新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崇高理想,加強自我修養以及校風校紀校史教育;在二年級階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教育。教育學生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促進學生開闊視野,提高素質,增長才干。在學生中選樹勤奮求學、銳意進取、品德高尚的典型,樹立榜樣,教育帶動其他學生;對高年級學生,把就業指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用馬克思主義關于職業形成與發展的立場、觀點及人才成長規律,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擇業方向,緊跟時代步伐,理清前進的思路,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敢于承擔社會責任,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正確職業觀。教育畢業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同時培養學生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建立健全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建立畢業生三包就業體系、舉辦畢業生就業“雙選會”和專場招聘會等,為畢業生就業出實招、辦實事,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
(三)利用企業資源,校企合作實踐育人
軟件學院的專業是學習信息技術,行業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和創新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學院適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根據用人單位需要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以滿足學生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四、結合專業特點,創新基層黨建工作
我院分黨委依托旅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基地(簡稱“旅順一帶一路”),結合專業特色,做好基層黨建創新活動,突出黨建的引領作用、保障作用、服務作用,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全覆蓋,指導產學研結合,服務師生,服務地方經濟。
(一)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學風建設相結合
組織師生黨員、積極分子參觀旅順軍港、北海艦隊基地、旅順博物館、關東軍司令部舊址、萬忠墓等地。以近代史和國情教育為重點,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加強大學生愛黨、愛國、成人、成才的思想道德建設。通過活動,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認識,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師生增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思想信念。
(二)因地制宜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是國內聚集度最強、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完善的世界一流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也是我學院重要的產學研基地、學生的實習實踐基地。針對軟件學院大四學生在外實習的情況,我們選擇學生相對的集中的大連華信計算機有限公司成立“黨員驛站”。召集在企業實習的學生黨員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將“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延伸到實習基地,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服務地方經濟,積極指導產學研相結合
我學院分黨委積極響應學校要求,抓住教育部“雙一流”建設戰略,在人才建設、創新創業基地發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材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建立高端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共同申報國家、省、市科研課題等方面加強指導,促進學院教育事業與大連高新區企業進行深入合作。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術(大連)有限公司等合作,積極參與遼寧省“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語言產業校企聯盟工作。與大連高新區人社局聯合舉辦軟件行業專場招聘會,并共同申請遼寧省科協智庫項目,為遼寧省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學院有7個項目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五、我學院基層黨建的成效
(一)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做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全覆蓋
牢牢抓住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落實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各項舉措。在校內搞好學習教育活動的同時,打造“實訓基地黨員驛站”,實現學習教育活動的跟進延伸和全覆蓋。貫徹了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學院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二)突出黨建的保障作用,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實踐基地為載體,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學院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三)突出黨建的服務作用,指導產學研結合,服務師生,服務地方經濟
我分黨委抓住機遇,積極發揮主動性,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結合學院特點與實際,把握方向,指導、協調產學研結合,服務師生和地方經濟建設。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黨的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高校黨建工作作為一項“管根本、利長遠”的大事來抓,切實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不斷開創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加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王濱生(1975.10- ),男,中共黨員,上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金科(1998.05- ),男,中共預備黨員,遼寧沈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程嘉輝(1996.10- ),男,中共預備黨員,遼寧撫順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