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在社會人力資源中是中堅力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掌握專業知識和互聯網技能的大學生已成為創業的生力軍。而當前創業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不高,而我國高校的創業法律教育也尚未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體系,導致創業大學生不能有效防范法律風險。高校圖書館應將“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業法律服務相融合,建設一個將線上、線下資源與服務融為一體的創業法律服務平臺。
關鍵詞:互聯網+;創業法律;法律服務平臺;大學生創業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如何使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與法律信息服務相融合,如何將信息服務優化升級與更好地服務大學生創業相融合,是高校圖書館在“互聯網+”和“雙創”背景下面臨的重要課題。高校圖書館利用“互聯網+”將原本的法律信息咨詢服務優化升級,建設一個將線上、線下資源與服務融為一體的創業法律服務平臺,實現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地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法律信息咨詢、法律風險評估、法律糾紛幫助等服務。
一、創業法律與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創業”是指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學生,在畢業后,或畢業若干年后,尋找機會,創新組合生產要素,創辦新的企業,或者在已有組織中創建新項目的過程。大學生在社會人力資源中是中堅力量,是創新創業的主要群體。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層次人才,除了具備創業的熱情與技術,還擁有捕捉商機與潛在機會的慧眼。創業不僅是個人行為,也是社會行為。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更可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因此,國家與社會應當給予創業大學生以必要的鼓勵和扶持,而法律的支持更是創業必不可少的先天條件。
創業的利益與風險是相應的,法律風險就是其一。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因為資金、經驗等的欠缺,面臨來自合同、稅務、人事、侵權等方面的法律風險。因此,大學生需要從根本上學習創業相關法律,加深對創業風險的認識,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素質。只有這樣,創業大學生才有可能在創業過程中規避法律風險,為自己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才有可能在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才有可能在發生糾紛時,懂得利用法律手段有效地解決問題。
然而,當前高校創業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現狀令人堪憂,一方面創業大學生本身的法律素養不高,另一方面許多高校的創業法律教育做得不到位或是實踐性較差。許多大學生渴望創業或已經開始創業,盡管手中掌握一定的技術及創新思維,但由于相關法律意識的缺乏,致使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急需得到法律幫助和指導。因此,高校圖書館通過建設一個創業法律服務平臺,由專業律師、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向創業大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創業法律信息與咨詢服務十分必要。
二、當前創業大學生法律普及情況
(一)創業大學生的個人法律素養
當前我國雖尚未出臺與創業直接關聯的法律,但已存在與創業相關的公司法、稅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等一系列法律,同時國家還不斷出臺了融資、稅收、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懂得利用這些法律和政策的大學生著實不多,他們很少有人會在創業前去認真熟悉相關的法律條款,這實際上體現的是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不足。從社會的發展角度來看,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強弱直接反映了法制建設的進度和公民素質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成敗。
我國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支持大學生創業,且由于創業活動的綜合性與復雜性,與創業相關的法律較多涉及企業法、勞動法、民法、知識產權法、教育法等多方面,因而大學生想要自學法律、提升個人法律素養也存在很大困難。加之法律本身專業性強,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也不足,他們無法甄選對創業有用的法律信息,在面對法律問題時不知如何處理。因此,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可以通過建設創業法律服務平臺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法律智庫服務,滿足創業大學生對創業相關法律法規的非訴訟服務、對規避法律風險的專業化服務的迫切需求,以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二)高校創業法律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各高校鼓勵創新創業的相關規定幾乎沒有明確的創業法律教育內容。教育部頒布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要“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教育。就當下而言,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體系,往往注重創業技巧、創業能力等相關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創業法律教育和風險意識培養。
從整體上看,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普及程度還相當低,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以提高創業大學生的創業知識與相關技能為目的,主要集中在創業計劃、營銷、融資等方面,幾乎沒有涉及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而設置了大學生創業相關課程的高校,一般都是僅在通識課程中對創業相關法律略有涉及,或是通過舉辦講座和咨詢等方式開展,沒有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創業法律教育體系。但創業法律教育有別于法律通識教育,法律通識教育旨在通過介紹一些基礎的、大眾的、實用性的法律知識來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防范法律風險和維權的能力。而這在實際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創業法律最終是應用于實踐的。而今的創業法律教育缺乏應有的實踐教學,許多授課的教師也缺乏創新創業知識,加之對多數創業大學生來說法律是非專業的知識,往往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僅靠開展創業法律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設擁有專業律師、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會計師等的機構或團隊,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法律信息與服務。
三、建設“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業法律服務平臺
(一)構建模式
首先,在人員組成上邀請專業律師、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會計師等專業人士,配合校內法律、財務管理等專業的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同時將大學生創業企業或項目作為客戶來服務,以保障達到專業化的服務水平,以專業的指導實現協同育人。其次,為大學生創業的創立階段及經營過程中的各環節,提供貫穿全程的專業化、個性化的政策法律信息服務。個性化服務的目的在于針對每一個創業項目的特點制定出對法律風險的防范對策,同時在服務過程中讓創業大學生建立起法律風險意識。最后,利用“互聯網+”時代的相關技術與應用打造線上、線下的聚合平臺,改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積極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新資源、新空間主動駕馭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巨大變革,為創業大學生提供更加精準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創業法律服務,以實現法律資源和服務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二)服務內容
(1)法律咨詢
高校圖書館建設創業法律服務平臺應通過梳理和積累國家有關創業的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法律案例,結合本校相關專業教師和社會上的律師、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為高校內部創業提供法律信息咨詢、法律風險評估、法律糾紛幫助等一站式的法律信息服務,成為本校師生創業、就業的法律咨詢專業機構。
(2)信息素養
高校圖書館應成為大學生創業信息素養的教育者,可以讓圖書館員通過創業法律服務平臺開設線上、線下的法律信息檢索課,提供法律信息數據庫使用培訓等,以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法律素養,幫助大學生學習如何自己進行創業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搜集和分析,并使之成為大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從根本上降低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
(3)創業幫助
高校擁有大量法律、管理、經濟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他們可以兼職或全職作為本校眾多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業顧問,提供專業的法律情報指導。市場變化瞬息萬變,高校創業法律專家顧問團隊可以全程跟蹤和服務學生創業過程,及時發現項目進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風險,并作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陷入法律糾紛時的堅強后盾,提出相應的專業建議和對策。
(4)文化建設
高校圖書館應響應國家“全民普法”的號召,將創業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業法律文化的宣傳高地,在圖書館的創業活動、眾創空間、法律服務中,充分渲染大學生學習法律的氛圍,潛移默化地提升本校創業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從而降低本校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陷入法律糾紛的幾率。
(5)公益資助
高校圖書館可以將創業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成一個公益性的服務平臺,免費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法律咨詢、風險評估、專家支持等,將大學生創業早期缺乏的法律信息情報搜集、項目風險評估等工作由資助平臺來完成,減少創業大學生的后顧之憂,讓更多有想法的大學生能比較容易地進入到創業流程中來,最終成為創業的生力軍。
(三)實現方式
(1)“互聯網+”移動服務
高校圖書館建設創業法律服務平臺可以將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法律服務相結合推出智能手機和移動設備APP,或是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不斷豐富自身的服務內容,拓展服務范圍,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創業法律資源和服務的同時,也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高校圖書館創業法律服務移動APP可以通過自身的應用模塊,讓創業大學生可以直接檢索自己需要的創業政策、法律、法規,或是在線上創業法律案例數據庫中查詢案例分析或判例文書供自己參考;創業大學生可以在線點播本校的創業法律相關課程或講座;創業大學生之間、創業大學生與專家顧問團隊之間也可以通過聊天功能實現線上交流;創業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訂閱功能個性定制自己需要關注的創業法律動態,或是在線預約線下講座等法律服務活動。
(2)“互聯網+”創客空間
高校圖書館可為大學生“創客”提供集創業信息資源、創新技術工具和互聯網環境等為一體的復合型交流空間,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良好的眾創氛圍。同時利用“互聯網+”為創業大學生開設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涵括創業法律話題討論、創業法律信息咨詢、創業法律課程學習、創業法律問題救助等項目,提供涵蓋整個創業過程的全方位法律服務。同時,以創業大學生為主體,將這一法律服務平臺打造成供他們自由交流、共同分享的協作平臺,讓大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提升創業法律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麗萍.法律缺失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實踐的影響分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2] 黃夢縈.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創業智庫服務的策略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6).
[3] 宋君玲.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法律服務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23).
[4] 王玉楠.論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教育的缺失與完善[A].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年學術年會暨理事工作會論文集(下冊)[C].2016.
[5] 任江,唐小雨.論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與應對課程開設之必要性[A].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年學術年會暨理事工作會論文集(下冊)[C].2016.
[6] 鄧騰彬,曹學艷,李雪梅,鄒潔,何堅.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角色與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增刊1),2016(6).
[7] 劉芳.“互聯網+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與轉型發展[J].圖書館雜志,2016(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青年創新基金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開展創業法律信息服務的策略研究”(編號:QNCXJJ2018S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黃夢縈(1990.02- ),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知識產權管理、信息咨詢與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