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巖梅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要求都發生了改變,如果教師還以傳統的傳授字詞句知識的方式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高。文章通過觀察指導一位年輕教師對模塊7第5單元Travel Around the World的閱讀課教學為例,說明如何利用六要素中的主題語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主題語境;核心素養;學習能力
一、英語學習現狀概述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總目標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同時,《新課標》將學習能力定義為: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條件。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的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并且自主、高效地開展學習。學習能力的一級水平包括: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有學習動力、有學習計劃、掌握英語學習的常用方法和策略、有學好英語的決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虛心學習并向他人求救、有較強的合作精神、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二級和三級水平分別就以上的能力要求增加了概念的內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三級水平要求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有長遠規劃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要善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積極爭取和把握各種學習和表現機會,運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英語課程作為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意識、語言機能、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學習策略。其中主題語境是關鍵,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新課標》對主題語境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它涵蓋整個高中階段所涉及的主題內容,不分課程類別進行描述;其他的五項內容則按照必修、選修性必修和選修課程描述具體的內容要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8.1)
也就是說,學生無論何時都應該在主題語境引領下,基于舊知識,通過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創新等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依托不同的語篇類型,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促進自身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機能的提高,并豐富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培養多元思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無論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學習方式上都有局限性。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上過多地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忽略基本技能尤其是學習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其他素養提升的根本。只有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了,才會有學習興趣及明確的學習目標,并最終提高語言能力與文化自信,同時,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因此,本文就以指導年輕教師如何利用主題語境進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為例說明主題語境的重要性。
二、課例分析
授課教師為研究生畢業的新教師,在教學崗位上經驗不足兩年,對學生和教材教法的把握都有待提高。
(一)初始課例
Module 7 Unit 5 Keep it up,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
(1)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白出國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品質和記讀書筆記的能力。
培養克服困難互相幫助的能力。
(2)教學難點:
如何得出每一段的大意。
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教學過程:
導入(2 mins):讓一名即將出國的學生錄制一段視頻談他目前的心理狀態(緊張,激動),并引導學生關注本科的主題:How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we meet when studying in a new environment.
預讀(1 min):從題目下方圖片中預判謝蕾會遇到哪些困難?
初讀(8 mins):速讀并劃分文章段落,并了解未來自己出國讀書會遇到哪些困難?
熟讀(12分鐘):了解謝蕾如何克服困難,并培養學生解決困難的堅定意志。
a)找出謝蕾遇到困難的原因并深挖她所具備的解決困難的優良品質(10分鐘)
b)你認為謝蕾是什么樣的人?(2分鐘)
讀后活動(14 mins):用自己擁有的能力幫助同學解決困難。
教師提問:Do you think we will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if we choose to study in China? For example,if we go to the north part of our country,what difficulties will you meet? Let students brainstorm and write down some key words in the mind map.
作業:用今日所學給吳芳回信幫助其解決困難。
從該課例中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目標定位錯誤:作為一節閱讀課,目標設置為幫助Kate解決出國留學的困惑,有失偏頗。首先,閱讀課的目標應該以讀為重,培養的是學生閱讀的微技能,并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學生沒有出國留學的經驗,僅憑謝蕾的做法給出的建議不足取,有違創設真實語境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要求。
缺乏主題語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本文中重要的主題語境根本沒有體現出來。根據《新課標》的解釋: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了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就。因為缺乏主題挖掘,從該課例中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活動每一步都是獨立的、缺乏為主題服務的意識。
例如,雖然教師也設置了讀前的預判,但為什么要預判?學生根據什么預判?預判了之后又有什么作用?教師并沒有在后續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對預判進行有效的檢驗。在讀中活動的設計上,教師設計了表格,讓學生通過細讀發現謝蕾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在讀后活動中通過Kate的一段視頻,表明他也怕遇到謝蕾同樣的問題,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給出建議。
該教師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每個步驟之間都存在著信息差,即缺乏連接上下步驟的言語表達,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老師在教法上缺乏主題意識。
事實上,本節課完全符合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從《新課標》定義的主題語境內容(見下表)要求中可以看出:本課與內容要求的1,2,3,4,5,6,8,9都有關系。幾乎文中的每個段落都對應一個內容要求,所以說本文是設定主題語境為線索的最典型代表。
經過本人及授課教師的共同探討,我們對本節課進行了前后幾次的試教與修改,修改的過程也是教師理解和消化文本的過程,通過討論,試教,回訪等活動,年輕教師終于理解了主題語境的作用,并充分認識到閱讀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興趣,并通過閱讀的輸入最終結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改進后的課例
Book 7 Unit 5 Keep it up,Xie Lei,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
(1)教學目標:
提高閱讀微技能中的預判、根據思維導圖找主題并描述作者的寫作態度。
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重難點:
根據思維導圖找出文章的主題。
理解謝蕾是如何解決困難的以及她從中獲得什么收獲?
學會用所學解決實際困難。
(三)課后反思
從修改后的教案和學案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師始終圍繞主題語境設計活動。例如,經過修改后的第二個步驟通過題目預判文本內容時增加了記敘文6要素的提示,讓學生明白記敘文的特點;接著利用文本的最后一段的祝愿及開篇中人稱的變化讓學生判斷文章的出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語境。第三步驟利用速讀查找段落中的關鍵詞,并回答問題,其實是在培養學生尋找主題詞的能力;接著承接上面的任務又設計了利用所找的主題詞完成思維導圖,并圍繞謝蕾所遇到的困難預判謝蕾的品格中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與新課標中關于主題語境的第一條中個人、家庭、社區及學校生活,第四條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及第六條終身學習及優秀品行正確的人生態度等相匹配。同時,通過尋找謝蕾如何克服困難,與主題語境要求的第二條積極的生活態度,第三條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和第五條語言學習的規律、方法等完全吻合(如謝蕾通過與住宿家庭,朋友,參加社團組織,與老師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第四步的后兩個任務通過查找謝蕾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更是充分體現了主題語境及主題意義對學習者的影響,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他人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品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與社會責任并為學生的未來事業發展和個人職業趨向做好規劃;第五步又回到Kate的困難中,讓同學們使用謝蕾克服困難的方法給Kate提出建議,使學生學以致用,推己及人,充分體現主題語境中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等的關系中。
從本節課后對教師和學生的反思問卷調查中發現以下幾點:
(1)該教師明白了閱讀課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微機能,并通過主題語境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教學設計上,閱讀課不應該是為了教一篇文章而教,還應該在設計目標及活動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以及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因此,主題先行是今后備課中的重點,至于如何挖掘主題則是要根本不同的篇章類型及文章題材進行分析,但至少老師應該眼中有篇章,有主題,有學生,而不應該只是看到手頭所擁有的閱讀課文,脫離主題盲目社交活動。
(2)在學習內容上,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了解了出國學習有困難,也學會了通過謝蕾不屈不撓的精神去克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同時,許多學生也樹立了未來的人生目標:走出去,看一看,培養自己的國際視野。既然謝蕾能夠克服困難并且fit in well,為什么自己不能呢?所以,許多同學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這也是本課的主要目的之一。
(3)作為指導教師,我通過反思認識到對于年輕教師的指導不僅要自己基本功扎實,對新課標及新的教學理念有充分的認識,還要敢于放手讓年輕老師自主創新,比如,在第二步驟的利用人稱變化推測文章出處的部分就是年輕教師的創新,非常值得肯定。本節課設計通過9次修改到最終定稿,作為指導教師,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鑒于問卷調查的局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但我們從中發現了教學相長,同行互助的力量。《新課標》在課程內容中把主題語境放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性,但六要素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整合六要素,不拘泥于對某一種能力的提升,而應該按照總目標中的要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 亓蕾.滲透文化品格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11上):2017.54-58.
[3] 郭寶仙,章兼中.英語學科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7(6):14-19.
[4] 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