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王平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為了盡早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此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作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人才的場所,必須要對人才的進行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培養,以適應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潮流,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各高校為了加強雙創人才的培養效果而開設了第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設,高校人才能夠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項目,進而有動力、有激情去實現將自身培養成為雙創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第二課堂;創新創業;高校人才培養;作用;實施方法
雙創背景下,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目的是加快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高校人才的培養進程,在此背景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有較高的工作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創業能力,這對于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具有重大影響,同時也是能夠加強高校軟實力的重要舉措。第二課堂的開設不同于常規的課堂教學,而是根據一定的計劃、目的和策略,開辦多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的途徑。第二課堂開設對學生具有重大意義,學生能夠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開發自身潛能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創新手段和創新思維,并把自己培養成為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雙創人才。
一、雙創背景下第二課堂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作用
(一)促使課堂教學多樣化。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進行課堂教學的方式保守,不具備多樣性,且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將教學內容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激情和動力,無法主動學習。另外,傳統課堂上偏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實踐的機會和數量較少,學生不能夠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因而學生能夠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與專業知識有關的活動,并利用自身具備的閱讀、觀察、實踐、思考等能力,對自身學到的專業知識內化并深入理解,并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高校人才能夠拓展自身的眼界,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
(二)促進高校人才的創造能力的提高。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之中,高校人才能夠在學校營造的心理安全條件中體會到充分的心理自由,并且在此條件背景下,選擇第二課堂中的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能夠進行擁有自我意識的創新創業活動。在第二課堂的發展之中,極大的豐富了高校人才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提供給高校人才以更多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促使高校人才能夠在這樣的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學習到更多的創新創業技能,進而將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在此基礎上充分展現出高校人才們的創造性能力。
(三)培養和鍛煉高校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當前第二課堂的開展主要是讓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自身內心真實想法以體驗的方式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試驗,促使學生在其中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執行者,這樣的活動在當前經濟學中被稱作“體驗經濟”,通過這樣的概念,高校人才在選擇第二課堂中的項目時,能夠主動進行項目的組織、策劃以及活動地點的尋找等,同時學生在成功開展活動之后,也能夠對學校乃至集體中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并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和激勵。高校人才從第二課堂中實現了從屬者、被動者到主動者、參與者的轉變,充分展現出了高校人才的智慧和個性,進而培養和鍛煉了高校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雙創背景下第二課堂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實施方法
(一)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的結合力度。第二課堂的存在是為了彌補、補充第一課堂中的不足與缺陷。第一課堂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而第二課堂著重是要培養高校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致力于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專業素養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第二課堂相關項目的內容、時間以及人員參與都需要與第一課堂進行緊密聯系起來,并配合第一課堂而展開,進而成為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另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將第二課堂的內容、實質和安排更加貼合學生培養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需要,最終能夠促使學生更多參與到第二課堂的項目之中。
(二)將創新創業作為第二課堂的開展核心并構建相關教育平臺。首先要能夠建設第二課堂相適應的創新創業學習平臺,促使在雙創背景下第二課堂擁有較為系統化和體系化的教學機制,保障能夠使得學生在進行第二課堂活動之時能夠有秩序、條理的進行項目的開展;另外,還要引導高校人才完善其創新創業規劃。第二課堂的開展主要是為順應國家“雙創”政策,而培養出更多的雙創型人才,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培訓,例如:科學創造活動、創業活動以及公益活動等,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系統創新創業培訓,幫助高校人才開闊視野、加強自信心。
(三)提高“雙創”指導教師隊伍素質。第二課堂中創新創業的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而必須要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以及具備較強的市場敏感性的指導教師隊伍。教師在進行指導時,必須要有較為廣博的知識和能力,保障教師的能力和素養足以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同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將學生創新創業時引導到與自身專業知識相關的方向上,并盡力將自身所學專業知識,完全運用到創新創業項目之中,保障高校人才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應用到實踐之中,并通過第二課堂的項目的開展,高校人才為了能夠將項目中的要素投入市場,勢必能夠在實踐激發自身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創新創業中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的引導作用必不可少,此外,高校也要引進一些企業中創業較為成功的人才,將教師隊伍的素質進一步提高,并拓展優秀指導教師的來源,并對學生的項目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 唐思敏.獨立院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2] 韓雪峰,劉洋.高校第二課堂發展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03):101-106.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度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民辦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C2016M07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靜(1984- ),女,漢族,山東德州人,中共黨員,講師,主要從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王平(1969- ),男,漢族,山東德州人,中共黨員,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學校教學及管理工作。